您的位置:主页——李春宇长城之旅


之一:辽东段 之二:河北东段 之三:北京段
之四:河北西段 之五:山西段 之六:陕西段
之七:宁夏段 之八:甘肃段 之九:归途如虹

之一:辽东段

 201311日,胜利之城石家庄,艳阳高照,风柔日暖,一骑单车驶入城中,李春宇结束了历经十五个月的长城之旅,凯旋归来。
   
201181日上午8,河北小伙李春宇从革命圣地西柏坡出发,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作为经历了八年军旅生涯的退伍一兵,选择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就是仍要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在微博中这样写道:“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始了我的徒步长城之旅,将在这里开创我人生的新篇章。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我的梦想在这里起飞”。

出发于革命圣地——西柏坡

  说起李春宇对长城的热爱,源于2003年与战友一道初登北京八达岭长城,以及2008年北京箭扣长城之行,热爱是行为的动力,两次与长城的亲密接触,那跌宕起伏的雄浑气势始终盘踞在脑海中,这挥之不去的“思念”成为他不能释怀的期待。三年来,他查阅资料,查询徒步长城者的线路,制定适合自己的徒步计划。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充分的准备,“长城之旅”在201181日起航。
    他首先用三天时间从西柏坡徒步到石家庄,炎炎烈日,不能阻挡住年轻人向往长城的脚步;酷热难当,也丝毫动摇不了徒步者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决心。北上的列车从石家庄出发,带着一个年轻人的梦想和勇气驶向辽东大地、鸭绿江畔。“长城之旅”的微博,记录了行者的足迹:
    “201185日,已踏上丹东的土地,走向虎山长城,并寻找祖辈援朝的足迹。”
   “201185日,徒步长城之旅-第一站丹东(中朝友谊桥)。遥想祖辈在此跨出国门,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战歌再次响起。

    鸭绿江边、虎山下,是“长城之旅”的起点,2011811日,他高唱着祖父曾高歌的《志愿军战歌》,向虎山长城进军,从此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历程。
    “2011811日,整理行装,踏上征程。丹东徒步起始地——中朝断桥处,战歌嘹亮!向前向前……向前……”  

徒步起点鸭绿江边

明长城东起点——丹东虎山长城

 “2011812, 中国万里长城东起点——丹东虎山长城,徒步长城之旅起始点。尘封之中的丹东虎山长城,才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虎山长城遗址的发现,使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明史兵志》的历史记载得以证明。至此,虎山长城融入了中国长城一体,也进一步确立了虎山长城是中国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地位。明巡抚都御史王之浩登监虎山要塞时,曾写下《登马耳山望朝鲜》一诗。虎山长城发现后,当地政府展开保护和修复。1992年曾投资380万元,修复了600多米虎山长城。2000年又总投资2230万元,完成了1000多米的长城主体修复。”
    登上明长城的东起点——虎山长城,只是迈向长城的第一步。独自一个人的旅程,要带很多东西,帐篷、睡袋、防潮垫、必备的衣物、食品和饮用水,都装在大大的背包中。阳历8月正值酷暑,身背二十余公斤的装备徒步攀登,没走出多远,汗水就浸透了衣服,整个人如同水洗一般,长途跋涉的第一份试卷就这样实实在在地摆在李春宇面前。乐观、豁达、勇于面对挑战的他,把单调的行走当成汲取能量的过程,把沿途的城堡当成往日的重镇一一拜访,把耳边飞舞的蚊虫当成他同行的伙伴。
    辽东镇边墙支离破碎,已无大段墙体可寻,这里曾经绵延千余公里的长城,早已不见其雄浑的身影,留下的是依稀可辨的城垣和城堡的名称,可以想象当年兵戈相接、铁蹄飞踏的惨烈情景。岁月更迭,清王朝的崛起,辽东镇长城逐渐逝去了它的军事屏障作用,坚固的防线已被人力和自然力所摧毁。对于徒步长城来说,只能按照长城资料中的介绍走村串堡,从这些尚存的遗迹中去感受古代战争的残酷血腥和紧张气氛。

   “2011
812日,徒步长城第一个落脚点——老边墙村。”

   “2011814日,丹东虎山镇。为明长城东端起点,有江沿台堡遗址和老边墙遗址。”
   “2011820日,河口村上午八点出发,午时十三点到达前进村,长大线附近台沟河,行程21.8公里。”
   “2011年8月21日,17时到达宽甸县长甸镇。”
   “2011822日,到达宽甸县永甸镇。”

   “
2011823日,宽甸满族自治县,原宽甸城南城门,城墙遗迹仍在。

   “2011826日,宽甸出发历时六小时到达赫甸城。赫甸城是宽甸六甸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当时辽东总兵李成梁扩筑宽甸六堡,他命令部下定辽右卫指挥李方良具体负责建造赫甸城,主要为防御建州女真。赫甸城于万历三年(1576年)建成,赫甸城城墙总长1144米,城墙高6.9米,其中,城墙底部由加工过的玄武岩砌成,上部为2.4米高的青砖墙垛,设一个南门,并建有瓮城,城墙的4个角各建一座角楼,东、西、北城墙中间位置分别建有箭楼。城堡建成后,因将新安堡的军队迁移到这里驻防,故称为新奠堡。清同治年间,居住在凤城的满族赫舍里氏分家,其中一支迁至新奠堡占山圈地,开荒种田,此处成为清朝开边后宽甸地区最早有人居住和开垦的地方。此后,新奠堡便更名为赫甸城,并沿用至今。现在赫甸古城城墙依稀可辨,以西边保存较好。城墙上的青砖垛已荡然无存,但瓮城、角楼、箭楼和石头城墙的遗址尚存。”

    赫甸城目前是宽甸六甸中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城,其余五座均有不同程度的毁损,有的甚至只剩下了地名。“六甸”是在宽甸县境内修建的六座驻兵城堡,始称新奠、宽奠、大奠、永奠、长奠、社奠,后世称为赫甸、宽甸、坦甸、永甸、长甸、苏甸“六甸”。
 宽奠等六堡的设置,不仅成为明朝辽东东部地区的重镇,而且成为明朝辽东边防前哨,目的是稳定边疆。
    然而历史在这里发生了重大转折,努尔哈赤从部落首领一跃而成为可汗,统一女真各部、大败明军于萨尔浒、攻取辽沈地区,建立和壮大后金政权
    赫图阿拉,是大清的龙兴之地、满族文明之摇篮、清王朝第一都城。弹指间几百年过去,大清王朝早已烟飞云灭,努尔哈赤的雄心壮志已随风而去,但有关赫图阿拉的传说,依然如梦般缠绕在人们的心头,撩拨着人们的心绪。

   
2011930日,清王朝发祥地,满族的故乡-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中国满族后金政权都城。又称兴京、黑图阿拉、赫图阿喇或黑秃阿喇,满语‘横岗’之意。故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努尔哈赤始建城堡于此。两年后,又增修外城。内城周两千米,努尔哈赤及其亲族居住。外城周4.5千米,居住精悍部卒。外城北门外,铁匠、弓匠分区居住。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即汗位,建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定都于此。天命六年(1621),始迁都至辽阳。天聪八年(1634),尊为盛京。今仅内、外城城墙有部分残存,城门遗迹尚清晰可辨,其余建筑已荡然无存。”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这些几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古城,记录着烽火连天的岁月。站在古城街道上,眼观这历经战火磨难的残墙断瓦,独行的年轻人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地品味着岁月所记载的厚重,深深地感受着刀光剑影的浴血拼杀。昨天的硝烟已经散尽,辽东镇古城已成远去的背影,留给后人的是任人评说的古战场。

边门镇凤凰山古城

抚顺阿拉赫图城

  辽东旅程是万里征程的初始阶段,即便是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由于都是陌生路段,仍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李春宇的微博中有这样的记载:
   “2011年8月26日,头顶满天星斗,身边飘着玉米的清香,不时一对对闪亮的小眼睛冒出来行注目礼。只要往前迈一步,就离终点更近一步。行程32公里,一个新记录就这样诞生了。”

   “2011年9月7日,凤城灌水镇二台村西,一条大河拦住去路,莫非今天真的要‘湿身’吗?徒步月余,第一次下水。”
   “2011年10月9日,大风一直在刮,好像不把我的帐篷刮跑誓不罢休,有节奏的进行着冲击着,风吹水浪声好像要把帐篷淹没。五六级的大风呼啸了一夜,这样的夜晚让我情以何堪,今夜无眠。”
   “2011年10月20日,徒步行程近千余公里,脚上的袜子终于坚持不住了,洞穿脚底,曾经陪我磨出了无数水泡,现在脚上水泡已不再见,它却英勇献身了。虽然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还是要为它悼念一下。”
  
“2011年10月22日,辽北开原三家子,夜幕即将降临,宿营地选在了稻田里,开始打窝。小窝支好,下面铺了厚厚的稻草,帐篷内飘着稻草的味道,躺在里面即柔软又暖和,今晚可以美美的睡上一觉了。”
   “2011年10月23日,午餐中。外面寒风凛冽,此时能吃上一碗热面,实属幸事。吃饱好赶路。”“2011年10月26日,近午时许,又因盲目取巧抄近路穿越湿地,行进半小时快上主路时,被水挡住去路,只有望水兴叹了,一个小时白白浪费了。无功而返。”
  
“2011年11月22日,刮风又下雪,好冷的天啊!”

    这些记录不过是三个多月行程中的点点滴滴,风餐露宿,孤身一人行走在辽东大地上的他,化困难为动力,时刻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只要往前迈一步,就离终点更近一步”,就这样步步为营,他徒步一千七百余公里,用双脚丈量辽东镇的明代长城和城堡。辽东曾到达的主要城堡:
    丹东市:宽甸“六甸”(赫甸、宽甸、坦甸、永甸、长甸、苏甸)、边门镇凤凰山古城、凤城市叆阳城;
    本溪市:碱厂镇孤山堡、清河城堡;
    抚顺市:抚顺苇子峪三道关(古鸦鹘关城墙旧址)、赫图阿拉城、救兵乡散羊峪堡、救兵乡马根单堡、会元乡会安堡;
    铁岭市:大甸子镇抚安堡、靠山镇柴河堡、开原松山堡、开原老城、开原威远堡、镇北堡、庆云堡、铁岭县镇西堡、铁岭县增盛堡;
    沈阳市:十方寺双州城城堡、茨榆坨镇长胜堡;
    辽阳市:高力城子长定堡;
    鞍山市:牛庄镇东昌堡;
    盘锦市:盘山县西宁堡;
    锦州市:黑山县镇远堡、八道壕镇镇安堡、黑山县镇靖堡、北镇市广宁城、分税关、镇边堡、阜新清河门大清堡、高台子镇北砖城村、义县高台子镇大靖堡、义县义州卫所、凌海市大茂堡;
    葫芦岛市:连山区大福堡、大兴堡、椴木冲堡、兴城市宁远古城、兴城团山堡、绥中县高台镇新兴营堡、前所老城、九门口一片石关。

北镇李成梁石坊

绥中三台子烽火台

  李春宇一个人在辽东十市的土地上穿行,走了一个巨大的“M”,这些众多的古城和堡子,除少数进行了保护和维修外,基本都属于自生自灭状态,这些用守城士兵及其家属血和汗浇筑起的古城,已随着岁月的流逝,告别昨日的荣耀,渐渐老去,即将或者已成为史书上的记载和地图上的标记。
    这一路,他看过日渐衰败的古城,他看过层林尽染的秋色,他看过无数的烈士陵园,他看见辽东富饶的黑土地,他看过一望无际的田野中金黄的稻穗,他看过农民秋收时脸上挂满的喜悦,他也看到过烂在地里的大白菜,聆听过农民的唏嘘……
    这一路,他以一颗平常心,走自己的路,看沿途的景。不仅用眼睛、用相机记录所见所闻,更用心去感受辽东镇的魅力,在行走中发现美、欣赏美、存储美。从李春宇的微博中可以看出,他不仅记录了辽东的长城体系,记录了自己行进的轨迹,也没忘记记录沿途所见所闻。可以说,他的旅途并不枯燥,他不是为行走而行走,他懂得在磨练自己的同时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每道风景。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