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黄河两岸      
     

您的位置:主页——行走在黄河两岸


1、杏帘在望 2、汾阳王郭子仪故地 3、离石到碛口的路 4、黄河岸边之碛口镇
5、与碛口相邻的西湾村 6、与碛口隔河的李家山 7、黄河浮雕画廊 8、榆林印象
9、神木一瞥 10、岢岚是个好地方 11、芦芽山与汾河源 12、山陕之行小结

8、榆林印象

过了黄河大桥进入陕北,通往榆林的路极为好走,平坦、车少、干净,与河对岸的山西相比简直是两重天,经过了汾阳的龟壳路,经过离石到碛口的惊险路,经过李家山的“考本”路(坡起、单边、双边、S路),经过碛口到克虎寨的砂石路,陕北的路就是天堂之路!
    我们的车进入榆林县城,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一个被彩灯照耀的砖塔在昏暗的天幕下分外抢眼,塔下有几家宾馆,我随便进了一家问了一下价格,标间
88元还包一顿早餐,相对于北京而言,确实是太便宜了。
    早上起床后,我俩出去散步,宾馆边上的砖塔名曰凌霄塔,是榆林城的标志性建筑,塔北是一条宽宽的护城河,过了河便是榆林古城区,古老的城墙虽然残破,但依然护卫着北国重镇。在老城区内有一条古香古色的步行街,街中央有六座阁楼纵贯其间,这就是当地人称“南塔北台中古城(凌霄塔、镇北台),六楼骑街天下名”的六座古阁楼,从北往南依次为:新明楼、鼓楼、凯歌楼、四方台、万佛楼和钟楼。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阁楼下面都是十字路,车辆来往极为方便,看的出,这些古建是经过修整或者重建的,但依然保存着古城的原貌,六楼的气势也非常壮观,行走其中颇有来自几百年前的气息。
    榆林城号称“驼城”,有塞外明珠之称,它地处毛乌苏沙漠的边际,骆驼是榆林人的骄傲。这个昔日的边塞重地,今天又焕发出新的容颜。榆林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比我想像中的边塞小城还要秀美。   

    早饭过后,我们到榆林城北去观赏著名的镇北台。镇北台是明代长城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烽火台,是长城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之一,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美誉。烽火台呈正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
    当我们的车子抵达镇北台下时,仰观巍峨的烽火台,忽然狂风大作,台上的旌旗猎猎作响,其震慑之势令敌方胆寒,我对老锅说:“今天的天气挺配合,这才是镇北台的风格”。顶着呼叫的风,我俩一层接一层地登上台阶来到了台的顶部,此时的风更显得凶悍,似乎在向人们展示它往日的威严。在顶层的中部还留有柱础,是原建筑的遗存物,在每层台的四周,都建有完整的垛口,从垛口俯瞰台下残破的“款贡城”土墙,这里原是当年蒙汉官员接待洽谈及举行献纳贡品仪式的场所,今天的残墙断壁是人们追古遐思的最好场所。呼啸的北风似乎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是边关要塞;那迎风飞舞的旌旗,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兵卒肃立,严阵以待。当你脚踏在镇北台顶,身倚垛口,举目四望时,那铁骑浩荡、杀声震天的场景仿佛又出现在眼前,镇北台以它庞大的身躯、非凡的气度、凛凛之威风护卫着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而今镇北台下的那高楼、那农舍、那柏油马路、以及那无数个沙丘,都沉浸在一派祥和的氛围中。往日的硝烟早已散去,留给后人的镇北台作为曾经的闪光点永远定格在那里。   

    从镇北台往西1公里多,就是有名的红石峡大型摩崖石刻群,因山皆为红石,故得名为红石峡。两崖对峙,峭拔宏伟,石峡中开,一注清流,水石相击,黄沙如金。
    由于我们没有进入峡谷景区,所以只能从东面山坡上向西望去,西崖石壁上的书法颇多,“雄镇三秦”、“华夷天堑”、“中华天柱”、“天成雄秀”、“长天铁垛”、“天边锁钥”、“俯纳边流”、“金汤吐秀”等等,字体大小各异,诸家书法并存,真草隶篆俱全,笔锋雄健浑厚,镌刻娴熟流畅,实为艺术珍品。
    红石峡的摩崖石刻,和与之相邻的镇北台,一雄一秀,一文一武,是榆林古城两颗璀璨的名珠。(
55日上午)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