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蒲州位于晋陕交通要冲,蒲州城外的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最繁忙的 渡口之一,盛唐时代,蒲州号称当时的“六大雄城”之一,是唐王朝的中都,开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诏,于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水面,建起一座雄伟的蒲津铁索浮桥。
矗立于黄河两岸的铁牛与铁人,不仅是连接浮桥铁索的桥头地锚,而且担负系揽、奠浮桥、镇水的作用,可谓独具匠心,千古绝伦。原铁牛共8尊,东西两岸各4尊,牛身旁各有一牵牛人,牛身下各有6根铁柱入地3米左右,牢牢地连接着横跨黄河两岸的浮桥。
在原地址提升了12米的高台上,油光发亮的铁牛和铁人整齐地排列两行,第一眼看到他们,不由得发出“这是大唐的杰作”的惊叹。唐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产生创举的伟大时代,这座浮桥东起蒲津门,西至临津关,横亘数里,宛如游龙,十分壮观。铁牛与铁人不仅有实用价值,更是精美的艺术品。这座浮桥从开元十二年开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毁于战火,使用了500多年,后因河道变迁,世事沧桑,铁牛被淹没于黄河之中。
静观威武健壮的铁牛与栩栩如生的铁人,遥想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黄河岸边,人声鼎沸,铁水奔流,那是何等壮观的 场面!浮桥建成以后,黄河两岸的人们来往穿梭,喧嚣的渡口,热闹的都市,构成了大唐繁华的胜景图。
油黑发亮的铁牛,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人类智慧的象征。铁牛的历史重任已经完成,从黄河泥沙中提升起来,已成为人们研究历史、考察黄河的史料,也是极其具有观赏价值的珍品。
沧桑巨变,河床改道,蒲州古城与蒲津渡兴衰自有其理,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5月5日中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