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的《西厢记》使普救寺名冠天下。普救寺位于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有居高临下之感。历经岁月沧桑,寺内除舍利砖塔(俗称莺莺塔)依然 屹立于土岗之上外,其余建筑物都倒塌毁损。现在所见到的格局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重新修复的。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使它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与西安小雁塔相似,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说这“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新修复的普救寺与《西厢记》的故事密切相连: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等等,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寺院了,院内的主题也与千古不变的爱情为主线,“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被世人传唱于黄河两岸。(5月5日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