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牵着我的手            


您的位置:
主页——黄河牵着我的手


1、函古关寻黄河

2、潼关古城亲黄河

3、风陵渡观黄河

4、天鹅湖读黄河

5、虢国故地想黄河

6、关帝庙念黄河

7、蒲州古城思黄河

8、待月西厢伴黄河

9、铁牛身边叹黄河

10、鹳雀楼旁梦黄河

老锅豆腐帐——黄河岸边寻古记

函古关寻黄河

    从地图上看,函古关在河南省的最西边,紧临黄河,属于灵宝市辖区。函古关始建于春秋时代,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要道。
    在函古关口重修了关楼,为仿汉建筑,不知道在那时是否是这样高大雄伟的城楼。我想设计者也许是在强调此关的高大与雄伟,因此把
原先的函谷关门向内移了约二十余米(从城东和城西的夯土层可以看出原关门的位置),铲平了原有的土墙,并在关门外修建了广场,以致于原来在关内的箭库被放到了关外。设想一下,如果敌人在城外进攻,士兵们怎么能到箭库取箭?怎么抵御外来的进攻?那箭库岂不成了敌军的武器库了?在箭库的外边又加建了围墙,游人只能通过城墙的阶梯下去观赏,我想此墙也许为了遮羞吧。
    我们走进关城,穿城而过,出西门沿着古道西行,感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古道两旁山高坡陡,树木葱郁,游人很少的古道上显得极其
清净幽森,越往前走道路越窄,“车不分轨,马不并鞍”成为不夸张的现实。别小看这狭窄的古道,这里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西楚霸王项羽破关入驻鸿门,到抗日战争消灭侵华日军2000余人,两千多年的兵家之战在这里盛演,哪一幕不是旷古至今?哪一幕不是血水横流?走在函关古道上,两边高耸的山峰让你感到天空的狭小,荫荫的树丛中似埋伏着手持箭弓的士兵。暗藏杀机的幽幽古道,今天没有了硝烟和血迹,已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的旅游之地。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地。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终军弃繻”、“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在东关门外的广场上有老子骑牛的石像,使这里充满神奇的色彩。据传说,老子出关去西域时,守关官吏见紫气东来,认为将有圣人路过,不久果然有一位皓首长髯的老者,骑着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官吏盛情款待了老子,恳请其著书立说,老子便著就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紫气东来”的成语就源于此,“东来紫气满函关”的函关就是函谷关。
    在函古关,老锅四下打听去黄河的路,几乎没有人知道怎么走,但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就是离黄河很远。经多方询问才知道,通往黄河的路早已荒芜,几乎无人问津,若要到黄河边需翻过山梁,步行若干里方可到达。黄河没有寻到,留到明天的行程中吧。(
53日下午)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