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牵着我的手
        

您的位置:主页——黄河牵着我的手


1、函古关寻黄河

2、潼关古城亲黄河

3、风陵渡观黄河

4、天鹅湖读黄河

5、虢国故地想黄河

6、关帝庙念黄河

7、蒲州古城思黄河

8、待月西厢伴黄河

9、铁牛身边叹黄河

10、鹳雀楼旁梦黄河

老锅豆腐帐——黄河岸边寻古记

黄河岸边寻古记

二零零六年五月二日早九点,我和夫人坐上从北京到郑州的列车,一路南下,先到郑州看望儿子,建筑业现在正是黄金季节,他不能休假,我们只好去看他。儿子工作很努力,现在己是负责两栋高层楼的实习工长。下午五点出郑州站,夫人的朋友老树皮和他的兄弟前来接我们,还为我们安排了住处。我们手里提的大纸箱子、肩上背的大包里,百分之八十都是夫人给儿子买的好吃的,儿子都是成年人了,当妈的还给他买了一大包子果冻,大概是郑州买不到果冻。晚上七点多,老树皮兄弟俩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来到儿子的工地,看了看他的办公室,送上我们从北京给他带来的慰问品。儿子和他的同事又带我们一起到饭店品尝了郑州的手撕饼,我们当晚住宿郑州。
    第二天一早,告别了前来送行的老树皮,乘高速大巴直奔灵宝县,下午一点半到达县城,先找饭店吃饭,在一家清真饭馆,花八元钱每人来了一大海碗羊汤浍面,二十五元钱包一辆出租去我们的第一站函谷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道路在深谷,东西数百里有“马不并鞍,车不分轨”之说。两壁陡峭,树木遮天蔽日,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古代举足轻重的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了很多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如虢公败戎:公元前
658年,晋献公贿赂居住在骊山一带的犬戎从西边攻击虢国,犬戎兵至桑田(今函谷关镇稠桑村),虢公率领伏兵从函谷古道两侧杀出,居高临下,犬戎大败而逃;五纵攻秦: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推举楚怀王为纵约长,第一次联合伐秦。联军攻到函谷关,被秦军击退,五国之师皆败走。楚汉争关: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先攻入武关灭秦,还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两军大战,项羽破关入驻鸿门;西原大战:公元756年,唐将哥舒翰与安禄山叛军鏖战西塬(函谷关西的塬上)。唐军被诱入函谷之中,遭受伏兵火攻,大败。在抗日战争中,函谷关也发挥了重大作用,19444月,日本侵略军发动了“河南会战,”短短20余天时间,就由洛阳攻到灵宝县城,中国军队据守函谷关及衡岭塬重创日军,毙伤日军包括联队长、团长2000余名。少数日军窜至阌乡随即撤出,始终未能再西进一步。
    古往今来,函谷关都是连通秦豫的必经之地,很多名人墨客在此留下了遗闻传说,名句名篇。白马非马、终军弃繻、鸡鸣狗盗、紫气东来等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自汉代至明、清,流传下来的有关函谷关的诗篇达数百首之多,其中有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贵妃杨玉环的诗篇,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岑参、韩愈、韦应物、元好问、李清照等诗文巨匠的杰作。最有名的是老子李聃骑青牛过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邀,著写了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五千言。后来,《道德经》被道教奉为经典,函谷关也因此成为道教信徒朝圣祭祖的圣地。

    我们在景区西头拍到了没有被整修过的函关古道。在新修建的关城西门外北侧的半山腰处,我们发现了一些秦汉时期的绳纹瓦片和许多青砖,砖的尺寸是长35公分、宽18公分、厚5公分、另一边稍微薄一些,有可能是券洞上用的。在新关城西门外南侧山腰处,现还残存有原关城墙的夯土层,夯层非常明显。我们从塌落的夯土层上拍下了夯窝,直径大约有4
公分左右。而东门处的城墙遗址和箭库遗址被包在新盖的屋内,夯层也不明显,反而拍不出好片子来。
    函谷关太初宫的正殿,就是当年老子著书的地方。当年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现己盖成一座崭新的寺院,早己找不到寻古的感觉了。当晚我们住宿在灵宝县城,标准间很便宜,只花了六十元钱。晚上在一家拉面馆吃饭,夫人喊着累了,吃完饭先回宾馆休息去了,只剩下我独自一人,在这偏远的灵宝县城的一座小饭馆内,喝着从北京带来的二锅头。
    五月四日上午,包车到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风陵渡,在河南和陕西的交界处,我们车被陕西潼关县的运政拦住,检查人员看过各种证件后说:“这辆出租车计价器不合格,还没有二保,要么罚款,要么扣车。”司机马小利说:“我们县的运政部门己经和你们都疏通过了,可以互相过界运营,应当予以照顾。”他们运政一位姓孙的领导说:“那是私下说好的,上不了桌面。”当时我很郁闷,我对他们讲:“现在正是五一黄金周,我们从北京千里迢迢来你们这里旅游,你们就这样欢迎我们?太让我们没心情了,以后谁还来你们地界玩?”过了一会儿,他们又说不罚款扣车了,但要把他们那位姓孙的领导送回潼关县城去。
    开又开动了,但开车的换成了那位孙领导,不一会儿,来到老潼关县城,在一个小卖部门前,孙领导把车停下,示意让马小利去给他买盒烟,并做伸手掏钱状。马小利哪能接他的钱,急忙下车为他买了一盒二十元钱的好烟。车继续往前开,一直把孙领导送到他们运政管理处才放我们回来。过去有句老话,叫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现在都已经是人性化的和偕社会了,他们却还如此无礼。前前后后这么一折腾耽误了我们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原打算只看看风凌渡黄河大桥,这下歪打正着,捎带着正好看一看老潼关关城。回到老潼关县城后,连打听再问,终于找到了关城城墙的遗址,这里是西门的位置,残缺不全的城墙穿过一条公路往黄河边延伸过去,紧靠着黄河边也有一段约十多米的城墙。登城的马道依然保持着原貌,城墙的夯土层中夹杂着许多秦汉时期的绳纹瓦片,足以说明此城很古老,也曾被多次扩修过。西门城墙上还保留着两个巨大的柱础石,中间的那个圆面直径有五十公分,可以想象当年的城门楼子有多么的雄伟高大。
    老关城原先紧靠着黄河岸边,三门峡水库建起后,这里被设为淹没区,但几十年来黄河水始终未能淹到老潼关城。现在水小了,要从河滩向里走二百多米才能到黄河水边。在河堤边的一片地里,我们看到满地种都是挂着细小豆角的农作物。老乡:这地里种的是什么?老乡告诉我们说是油菜,一对老夫妻正在用镰刀收割这油菜,并告诉我们说此种植物的籽可以榨油。
    看完潼关老城后,我们又来到风陵渡黄河大桥,在黄河大桥的中间,我们向下拍河中的旋涡,黄河的水面看着很平静,细一观察才发现那黄水在上下翻腾涌动着,大旋涡有的跟磨盘那么大,水底下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就象宇宙中的黑洞,无论什么东西都要吞噬进去。
    在返回灵宝县的路上,与司机马小利聊天的过程中,得知这灵宝县有三大宝:黄金、苹果和大枣。金矿现在都是私人承包,有时为抢矿洞老板经常花钱顾人打架,甚至闹出人命,黄金的确是好东西,但也是祸根,黄色的金属也能把人心染黄。苹果在前几年还是很好卖的,虽然价钱昂贵,但苹果的质量好,销路非常好。后来有些商贩为了获利经常不顾质量和名誉,大量掺假或好坏混装,造成灵宝的苹果价格下跌,再也卖不出好价钱了,销路也受到影响。灵宝县的大枣现在还依然保持着好名声,个大且形状象苹果,如果要是赶上秋收季节吃上一口鲜枣那感觉会更好。由于还要去许多地方玩,背着不方便,我们只买了两袋九百克装的干枣。
    中午我们又回到灵宝县城,司机马小利带我们来到一家叫大盘鸡的饭馆,只见象洗脸盆那么大的一盘麻辣炖鸡先端了上来,在我们己吃的差不多的时候便开始上面条,面条是手工拉面,直接倒入那麻辣鸡汤中一搅拌,吃起来真是奇香无比,算账时是按人头份结钱,每人只花五元钱。

品尝完大盘鸡,下午驱车直奔三门峡水库,说到三门峡,声名鹊起,那还是在1955年,国务院决定在三门峡修建一座重要的防洪、发电、灌溉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库的故事才逐渐多了起来。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人们己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

这是诗人贺敬之作于五十年代的三门峡歌,下午我和夫人来到这里时,水库一片雾气沼沼,诗中描写的美景被雾气掩盖的无影无踪,在郑州时老树皮曾告诉过我们说那里的湿地中有大群的野天鹅,好看的很。当我们询问当地人时,人家告诉我们说由于现在天气变暖,大批的天鹅都飞跑了,我们只看到了三只天鹅,意外的是却拍到了癞蛤蟆,真的想吃天鹅肉呀?看完天鹅湖风景区,司机马小利又带我们去看了一座古塔,宝轮寺古塔,当地人称蛤蟆塔,因为在塔的南边正对着古塔敲击一块石头会发出回声,酷似蛤蟆的叫声。天鹅没看见,倒是没少看见蛤蟆甚至还有蛤蟆的传说。
    看完天鹅湖景区和宝轮寺古塔,我们又来到虢国博物馆。三门峡市古为虢国,是郭姓的源生地。博物馆是在虢国墓地发掘现场原址建立起来的,馆内展览着大量精美的玉器、青铜器,都是顶级文物。门票每人三十元,姓郭的可以凭身份证免费参观,我一看乐了,急忙拿出身份证,在登记本上签个名就大大方方入馆了,夫人在后面心里很不平衡,问郭王氏也可以免票吗?答曰:不行滴。虽然入馆时省了三十元钱,但出来后买书却花了一百八十元,也没省下钱。由于郭姓可免费参观,倒使我对这里有一种亲切感。也使我对虢国和郭姓文化研究方面有了初步认识。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五十年代在建三门峡水库的同时,为了不至于损失文物古迹,从
195510月开始,中国科学院和文化部联合组成了四十多人的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分成十个组,在陕西、山西和河南等地进行考古调查并出土文物。1956年冬天,考古队在三门峡上村岭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群。在出土文物的铭文上,人们多次发现一个字:“虢”,根据史书记载,在西周初年,周文王曾把都城附近的两块土地分封给两个弟弟,一个称东虢,一个称西虢,东虢国后来在历史的征战中逐渐消失,史书上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
   
西周末年幽王时期,西虢国的国君虢石父在周王朝内担任卿士,地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总揽朝廷大权。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就在这之前,西虢国的虢石父利用权势灭掉了三门峡一带的焦国,逐渐将统治中心迁往这里,人们通常把这个王国称为虢国。公元前655年,虢国被强大的晋国灭亡。
    关于虢国的灭亡,有一个很著名的历史故事:当年晋国就在虢国的北面,但两国之间还隔着一个小诸侯国叫虞国,晋国大臣设下妙计,贿赂虞国,请求借道虞国讨伐虢国。虞国答应了。威武的晋军突然出现在虢国的土地上,消灭了虢国的军队,然后又顺手牵羊,在凯旋回师时把虞国也灭了。后人把这段故事叫做“假虞灭虢,唇亡齿寒。”如果历史的记载确切,那么虢国在三门峡一带统治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片土地上遗留下无数的财宝,难怪那虢国博物馆中有那么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和玉器。

    当天下午四时多,司机马小利把我们拉到三门峡长途汽车站,结账并谢过马小利后,我们又坐上了去山西运城的长途汽车。两个多小时后到达运城,在车站对面有一家四星级大酒店,标准间
228
元,我们住进了这家酒店,这一晚上对于我们俩人来说,已经算得上是腐败级别的消费水平了。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饭,在酒店门口三百元包一辆出租车,先到解州关帝庙,当地人都把“解”字读成“害”的音,也许是当地地名的专用读音吧。关帝庙中石栏杆和石牌楼上精美的石雕人像及猴子非常精美,还有那精湛的柱础石,形状及设计极其精巧独特。五月五日那天是农历四月初八,到处赶大集演节目,关帝庙中也要演节目,还用汽车拉来了一把超大个的唢呐,前面挂着一块大招牌:“天下第一唢呐”,招来许多看节目的人,老人儿童居多,场面极其热闹。我想要是谁能吹这把唢呐那可真是天下第一大吹。

看完解州关帝庙,继续沿路西行,路的南侧是雄伟的中条山脉,由于天气不好,雾气很重,看不清远山的景色。那里现有一个叫“五老峰”的旅游风景区,据说景色很是奇特美丽。后来回京后,成大林老师告诉我说他曾经在五老峰下“劳动改造”三年,经常带着一帮孩子上山抓蝎子采中药,老师说那里的蝎子在全国是很有名的。
    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一个叫西厢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叫普救寺,此寺位于永济县蒲州镇的土岗上,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朝刘知远派郭威去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不甚言。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
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破城, 城中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也发生在普救寺内。中国的京剧中专门有一出戏叫“红娘”,演唱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历经岁月沧桑,寺内殿阁僧舍都已塌毁湮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寺内建筑都是近年来重新修缮的,唯有那13层、高37 的舍利砖塔(俗称莺莺塔)依然屹立于土岗之上。莺莺塔位于寺宇西侧,塔呈四面形,叠层出檐,收刹很小。造型与我们在三门峡看到的宝轮寺塔很相似,很巧合的是莺莺塔也能传出蛙叫之声。在离塔15米处,以石块互击,即有从塔内传来蛙叫声,清晰无比,鼓掌或喊叫三声,亦会传来蛙声三响。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潼南石琴、河南三门峡市蛤蟆塔、普救寺莺莺塔)之一。
    参观完普救寺,沿路继续西进,穿过永济镇不远,便来到古蒲州城东门的遗址处,城墙现在还有四五米高,东门洞内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明万历年的路偈石,上面竖排刻着:“偈曰、砌石为路、以便人行、践斯石者、福寿康宁”。瓮城内发现有早期绳纹砖和瓦片,还有带花格的砖,有可能是隋唐时期的,但俺只是猜测,不敢肯定。从东门遗址处沿公路西行约一公里多,便来到古蒲州城的中心十字街,这里现残存着一座鼓楼,东西南北各有一门洞,每个门洞上方都镶嵌有一块石匾额,原来应为四块匾额,四个方向的门洞上各有一块,现只保存着东、南门洞上的两块。
    后来夫人在网上又查到关于蒲州古城和这座鼓楼的许多资料:“鼓楼地址在州衙门前,明嘉靖元年
(1522),知州宋训办理,楼建于城中心,筑台起楼,重檐,高十余丈。设鼓司更。光绪元年(1767)重修,共三层。一层楼中央置一大鼓、鼓置于高15寸的一个大圆木架上。鼓厚2尺,直径六尺一寸。每年六月一日开楼,二层楼中上梁挂一大铁钟,游人很少去。三层楼禁游人攀登,为卫城兵远瞭用。鼓楼下建东西南北四门洞,足够车马行人畅通。各面楼门洞上都有匾额和对联,东面楼对联:条岭云开丽舜日、涑水泽远千儒风;额文:曦光普照。西面楼对联:叠嶂充光连华岳、长河天险空秦关;额文:应庚思过。南面楼对联:对酒对歌好寿句、临风相见理玄诗;额文:迎薰解愠。北面楼对联:翘瞻北斗层霄处、近接龙门一曲中;额文:仰望霄汉”。
    蒲州城,负山面河,秦晋要冲,乃自古兵家要地。蒲坂、蒲阪、蒲州等均冠一蒲字,是因自古蒲州城西临黄河,滩涂旷野,丛生蒲苇,因之为
。原城中古建筑有府署、马王庙、大禹庙等。后来在参观蒲津渡黄河大铁牛时,我又买到一本由王西兰著的《大唐蒲州》一书,从而能更多地了解到这里的人文历史。
    在紧靠蒲州古城的西门处,就是古蒲津渡的黄河大铁牛,现参观门票
25元,四头牛和四个铁人现被原址提升在一座高台之上,并做了除锈处理。据文献记载,铁牛系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公元724左右)下旨冶铸,共八尊,用以作为维系和坚固长安与河东的交通枢纽、山峡要津、蒲津桥的索缆和桥墩。牛下有36根铁柱连腹,入地丈余。牛旁各有一铁人,并有两座铁山,与牛、人、柱相连。铁牛尾后有大轴,结铁锁链8条,链下连鉴千艘、横百丈,构成当时规模宏伟的蒲津渡浮桥。蒲津桥,是我国黄河上创建最早而又延时最长的一座浮桥,也是唐代黄河三大桥梁之一。
    现出土的铁牛为四尊,也是黄河东岸这边的一组,呈蹲伏状,个个高大雄伟,体阔胸圆,造型精美,头昂角矫,目似怒,耳如听,每尊身长
3米有余,重达万斤。铁人均作牵牛状,高大健美,栩栩如生。唐开元铁牛时代之早,数量之多,体积之重,工艺之精,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对于研究我国的冶金、水利、桥梁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看完黄河大铁牛,我们沿旅游公路又向西走了约三四公里,本想再看看黄河,由于现在水少,根本就见不到黄河水,现在的堤内都种满了庄稼,在离蒲州古城西门约一公里的地方见到有一座新建起来的鹳雀楼,从远处望去显得挺壮观。此楼的传说故事很多,据说是在北周时为兵家了望敌情而修建的军事建筑。因其气势宏伟,登上高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
云栖楼。由于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云栖楼又称鹳雀楼。又加之地理位置优势、风景秀丽,在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学士经常到这里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诗因楼作,楼因诗名。鹳雀楼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据传历史上的鹳雀楼被元兵烧毁,成为国人一憾。2002年这里为开发旅游又建起了一座新的鹳雀楼。
    由于此楼是新建的,我们没有买票进去参观,只在外面拍了一张照片。再加上黄河水减少改道等原因,现在的鹳雀楼早已不在黄河岸边,即使登上楼顶也不会感觉到当年诗人王之涣所描写的那番美景了。
    当天下午五点多,我们结束了山西运城一线的旅程,乘高速大巴于当天晚上九点到达太原市,入住晋阳饭店,由于时间晚了,没能吃上晋阳饭店的特色面食,马路对面的骨头馆也变成了宽敞的大马路,只能在饭店旁边的一家小吃部将就吃了晚饭便回房休息了。
    五月六日早晨八点多,我们在火车站对面乘座大巴回到北京,现在的大巴服务质量远远不如前几年,车票涨到
165
元不说,车也换了,又脏又破,原先六个半小时跑完全程,现在要八个小时,连中午的便餐也免了,那天我们下午四点才到达北京丽泽桥长途汽车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