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涞源
 

您的位置:主页>>随笔与游记>>初识涞源


    2002年5月6日的清晨,公司南大门站着不少身背挎包的人,那是准备去涞源游玩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看着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者,顿觉自己年轻无比。6点不到,车子就开动了,老人们特别遵守时间。我以往和年轻人或年纪相仿的人约好去爬山,不是这个没起来就是那个睡过了点,没有一次没有迟到的。
    到永定门火车站乘上旅游列车,中午12点左右到达了涞源,下车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饭。虽然是家常饭,但那些野菜是我们平常见不到的。春天正是吃野菜的好季节,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野菜,经过厨师的加工,顿觉爽口无比,鱼呀肉的倒成了不受欢迎的对象了,吃饱喝足后就要开始游览了。
    下午乘车前往白石山风景区。这里因山石为白色而得名,最高峰海拔为2096米,专家评价白石山“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张家界之秀”,“北方雄山南方色”。汽车在险峻的盘山路上吃力地前行,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为不使发动机因爬坡过热,司机师傅用一个装满水的大塑料桶对其进行辅助降温,这土法子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山路不宽,没有铺柏油,我问司机师傅,是不是还没来得及铺?他告诉我在,这样陡峭的路铺上柏油反而不安全,车子容易打滑,这里的天气变化无常,一会是风一会又是雨,前两天这里还下了雪。司机师傅熟练地驾着车,在又是上坡又是急拐弯的地方,司机师傅费力地打着方向盘,全车的人都感到一阵的紧张,而后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用以表达对师傅用高超的技艺为我们提供安全服务的感谢之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汽车停在“百花坡”停车场,这里海拔1850米,下了车就感觉到了飕飕的冷风,气温一下子低了很多。
    开始进入景区了,三个导游分前、中、后,照顾着这支年老的队伍。山间小道紧帖山崖,开始还是浩浩荡荡的队伍,没走出多远就成了散兵游勇。那山确有其险峻、秀丽之色,但由于这里较高的地势,只有地上的野草发出了绿色,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中,树木则显得懒洋洋的,到现在还没长出叶子。进如一片红桦林,那红色的树干斑斑驳驳,一层层薄薄的树皮随便地挂在树身上,就象烫伤病人伤势好转之后蜕掉的皮。
    越往深处走,景色就越加壮观,奇峰林立,巨壑纵横,断崖绝壁如刀削斧劈。有些奇石似人或物,也被人们起了各种好听的名字,附加了趣闻妙谈,使这些原本冰凉的石头愈加生动起来。
    白石山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个韭菜坡,那里长满了翠绿的野韭菜,当地的村民们就把韭菜打成小把,向游客出售。闻着野韭菜的清香,每个人都弄了几把准备带回家尝鲜。晚上吃饭时有道菜就是:柴鸡蛋炒野韭菜,那味道真是美极了。后来听导游说,我们吃的野韭菜是司机师傅在我们游玩的时候在韭菜坡薅的。
    从白石山下山回涞源县城,一路上人们兴奋不已,有人哼起了歌,引起了众多人的回响,一曲接一曲,把车厢闹得沸沸扬扬。上午坐了半天的火车,下午又爬了半天的山,怎么就没有一个打盹的?
    回到涞源县城,已是傍晚,导游把我们带到了拒马河的源头。拒马河古称涞水,“涞源”即因此而得名。一股泉水从地面涌出,出水量大约3立方米/秒,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泉。在源头的一侧有一座古老的砖塔,名“兴文塔”,建于唐天宝年间,是世界上唯一的斜刹塔。古朴的砖塔在夕阳的照射下,虽有些倾斜和破旧,仍不失当年的雄姿,也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它历经千年的满腹话语。
   
晚饭的时候,导游要我们留点肚子,说晚上的篝火晚会还有烤全羊呢。天色黑透了,车子载着我们穿过漆黑的树林,来到了篝火晚会的现场。在一个名叫“东方红”的栅栏里,堆着即将被点燃的干柴,在另一个角落里在烤着一只羊。人员到齐了,熊熊的篝火点燃了,耳边传来了悠扬的乐曲声,只见老头老太们成双成对地舞了起来。看着舞姿虽不美丽,但满脸笑意的人们,我也来了兴致,一曲张雨生的《大海》得了个满堂彩。别看这些人年纪有些老,但心不老,嫌音乐太缓慢,想来点快节奏的,于是迪斯科响了起来,只见满场的人在篝火的四周欢快地舞了起来,一会是各自独舞,一会又拉成大圆圈,红红的火焰,映红了每个人的笑脸。
    第二天一大早,6:30“传膳”,整装出发,目标:十瀑峡。十瀑峡是白石山下的一条峡谷,不到一小时我们来到了大门口,阳光初照,白山绿树,十分壮观,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合个影,来个“全家福”吧,于是分排站好,我手端相机,把这伙年轻的老人记录在镜头里,导游也赶忙过来帮忙。
    拍完照片,走入峡谷,感觉比昨天的路平坦了一些,也比昨天温暖了许多,几位年纪大的老者没有掉队。一路走一路观赏奇石异景,脚下流淌着哗哗做响的泉水,由于现在是春季,峡谷里的水还不够丰富,瀑布也很小,但仍能感受到这里青山滴翠,溪流潺潺,留连为潭,跳跃为瀑的美丽景色。来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导游说这里是终点,歇会就返回。我一看表,还不到九点呢,另几个也没有尽兴,于是继续往山谷深处走,导游也跟了上来。再往里走台阶明显地增加了,很多地方的路只能容一人通过,难怪导游要把那里作为终点,他们是担心年纪大的人上到这里比较吃力。我们来到了一个地势较高的景点,看着远处的山,心情无比愉悦。这时导游又要我们往回走,我们几个不听导游的话,又继续前行,我们对导游说:“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回到车上”,导游一看我们真是难以调教,也只好跟着我们走,但没了解说词。上了一段台阶又是一段台阶,脚下是剔凿的花岗岩台阶,旁边还有铁链,似有华山的味道,上了这段最险的台阶,映入眼帘的瀑布煞是好看,石缝间还有残留的大冰块,太美了!这时导游又再一次阻止我们前行,我们答应她上到这个瀑布的顶端就返回,于是又手抓铁链脚登石台阶攀了上去,上面又是另一番景色,一大片的冰层还未完全融化,看似缓缓的流水却形成了下面的瀑布。看看时间够返回的,我们开始下山,半路上与大部队汇合了。
    回到大门口,小商贩们支起了摊子,我端详着一个摊前的鞋垫,摊主一看我喜欢,就把袋子里面十多双鞋垫统统拿出来一一摊在我面前,我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个个都是千丝万缕的工艺品,我选了一副十字绣、双灯笼图案的鞋垫,问摊主价钱,十元,一手钱一手货成交了。我没有同摊主讨价还价,十元钱对于我来说不值什么,真心地希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手艺换回钱和物,及早摆脱贫困。
    10:30,上车进县城,我们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阁院寺。一进院门就是古老的文殊殿,古朴精巧的大殿建于辽应十六年(966年),外面上的窗棱就与众不同,雕琢得无比精美,那花纹和线条里讲述着动人的故事。进入大殿仰头上望,硕大的梁柱交错有秩,在这里竟然支撑了一千多年。那墙壁上还有未开发的壁画,只露出一小块供人们欣赏,不知创作者是何意图,把那镏金的壁画用石灰膏掩盖起来,我想,如果那壁画一直裸露至今,恐怕现在呈现给世人的就不是熠熠闪光的金色了。步入后院,是一座有些破旧、建于明代的藏经楼,比起文殊殿它显得那样的憔悴,无论是结构还是用料远没有文殊殿那么考究,所以就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游罢阁院寺,至此行程全部结束了,这时已是中午时分,在涞源还有我们最后一顿饭,我们则继续享受着那虽说不上精美但却难忘的美食佳肴,玉米面的河漏、苦菜贴饼子、小米粥、柳树芽、杨树叶、野蕨菜、香椿……
   
涞源是个很贫穷的地方,汽车几次行至县城,映入眼帘的街面没有北京郊区县城那样整洁,街上行人的装束也很简朴。据说这里农民的年均收入不足300元,山高天凉再加上干旱,打下的粮食比撒进地里的种子略高一些。
    由于这里海拔较高,因此有“凉城”之称,夏无酷暑,发展旅游成了这里摆脱贫困的方法之一,指靠地里一年一季的庄稼是养活不了几口人的。也由于这里的旅游业刚刚起步,因此这里的人们还保留着淳朴的民风,不管是导游还是服务员、司机等,那朴实的语言让你感到很亲切。愿“飞狐古道”重现当年风采,也愿这里的人们早日过上富足的日子。

                                            写于2002年5月10日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