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音窜,指烧火做饭,分爨(旧时指分家);另指:灶。
过几次门头沟,每次都从“爨底下”擦肩而过,在城里经常见到爨底下的照片,尤其是反差极大的黑白照片给我很深的印象,趁着周末双休日到那里看看,把别人相机的照片变为我眼中的景色。
农历六月正是暑热难耐的时候,而远离城市的山村则要凉爽得多。周六傍晚我们一家六口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爨底下村,在北京生活多年,对颐和园、北海、景山等皇家园林看得太多了,处处显示着帝王的霸气,虽然这些地方现在已经成为公园,但毕竟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场所,可当你来到爨底下的时候却发现这里真是另一番天地,油然而生的是那种 似曾相识的感觉。
由于已近黄昏,我们只能站在街道上纵览,放眼望去,青砖灰瓦的房舍透出脉脉的温情,依山而建的民居,似贴在岩壁上的画,高大的石墙折射几百年来风雨沧桑。太阳匆匆地下了山,爨底下在视线中渐渐地模糊起来。
晚上的温饱问题,当然是农家饭了。山野菜也好,柴鸡蛋也罢,都是当地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整天为自己食品是否安全发愁,真不知道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能够吃上天然的食品,就值得大吹大擂,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吧。
晚上我们住在农家小院里,房屋已被改成家庭旅馆,一个屋一个大炕,炕上的被子、枕巾上都有一个大大的“爨”字,就连当地小青年的文化衫上也是这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