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老爸提起曾在石匣镇打过仗,又闻听密云水库水位下降,石匣镇已显露出来,便萌生了带着老爸去看看的念头。这周六天气不错,我和老公带着老爸老妈去一探究竟。
由于多年与长城有过亲密接触,所以对石匣镇并不陌生,虽然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石匣镇变成了密云水库的淹没区,但它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石匣镇地处密云中部盆地东端,四面临关,西临石塘路关,东南墙子路关,正东曹家路关,东北古北口关,处于与塞外接壤之地,是通往长城内外的必经之路,明、清、民国各朝代皆在此驻军,把守这咽喉要道之地。
老郭开着车,载着我及老爸老妈驶向浩瀚的密云水库,走白河坝,过鹿皮关,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找寻位于水库北面的石匣镇,一路山峦叠翠,风光无限,经过燕落时向南望去,不远处的碧水在蓝天的辉映下格外抢眼,嫩绿的枝条从车窗外轻轻地掠过,离揭开石匣神秘面纱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在路标的指引下,我们顺利地来到了石匣镇遗址。如果不是仔细辨认,很难看出原来城桓的位置了,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一道道田垄里是刚冒头的玉米苗,原来的城墙变成了道路。
我和老爸沿着“东墙”边走边聊,虽逝去的时光已有六十多年,仍磨灭不掉留存在心中的记忆。老爸告诉我,那是抗战胜利后第二年的一个冬天,那年他16岁,在他懵懂的那个年龄,为能填饱肚子,被人领着上了火车,来到了密云的石匣镇,当上了解放军,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我和老爸走到了城的东南角,这里有个探坑,坑边是挖出来的城砖,老爸指着城角说:
“城墙边上是个做豆腐的,每天他都在这里吃一碗豆腐脑”,
“那时我年龄小,老兵们很照顾我,什么都不让我干”,
“当时城外一直在打仗,我们被国民党兵围在城里七天七夜,后被外面的援军攻破敌人的包围,我们从城里撤至穆家峪,后又跟随大部队出古北口,参加其他的战斗”……
今天听老爸在石匣镇遗址旁讲述他的战斗经历,我对“出生入死”、“九死一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解放战争子弹射穿过他的手掌,炮弹皮划破过他的肩胛,抗美援朝的手雷炸伤过他的脚趾,老爸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勇敢地走到了今天。
老爸今年已经八十了,身体还挺硬朗,衷心地祝我老爸——为祖国流过鲜血的解放军战士健康长寿!
2011年5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