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出门不上锁

 

您的位置:主页>>随笔与游记>>有感出门不上锁


    当今社会防盗措施越来越先进,一代胜过一代的防盗产品被广泛采用,一旦因防盗疏落而发生被盗事件,总要首先检讨自己没有做好防范,谓之为“亡羊补牢”。我想,这品种繁多的防盗设施都是被小偷逼出来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小偷的手段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愈加高明,为对付小偷则又增加新的防盗措施,研制新的防盗系统。就这样正义与邪恶在一轮又一轮的交锋中碰撞,此起彼伏,激烈而又无奈。

    好端端的楼房窗户,外面要加上护栏,防止小偷翻窗而入;房门——家庭的第一道关口,则被有众多个锁点的防盗门把守着。冰冷的铁门与护栏圈绕着一家数口的生活,人们象生活在囚笼中。

    城里的楼多、路多、车多、人多,楼房象森林,道路通八方。城里人的生活太单调,除了与钢铁为伍别无它选。房子除了里面的钢筋,还被铁门铁窗包裹着;坐在钢铁做成的汽车里,也不是万无一失,总有产生“摩擦”的机会,私家车还要装上防盗锁,敏感的防盗锁会不择时机地“哇哇”大叫。

    城里人的生活太累,单位的铁门铁窗铁柜子,哪个不符合安全部门的要求都不行;回到家里,还要钻进铁笼子里享受天伦;到朋友家去串门,不是被门卫拦住先与住户通话,就是被朋友家的“猫眼”先窥视一下。

    城里人的生活太冷漠,敞开式办公区域被一道道隔断划成“美国地图”,“水泥森林”取代了四合院,隐私逐渐被人尊重,亲情逐渐降温,电脑手机把世界缩小了,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社会的进步有了城市,人类的文明有了高科技,人类的贪婪有了小偷。小偷的生存环境也是有选择的,要有适合小偷生根的土壤。

    几次去河北兴隆的龙门村,对村民下地出门不上锁颇有感慨。龙门村在一条十几里长的山沟里,这里不通汽车,村里人出山除了自行车就是当地的“三马子”。站在山坡上,俯视蜿蜒的龙门村,村舍散落,小路交织,从平谷方向修进来的一条水泥路贯穿全村。村民下地干活,把门一关就走,有的甚至一天都不回家,直到日头落山。这里的地理环境,小偷有那贼胆也没那贼腿。

    站在山坡上,谧静的山沟里传出的是牲口的嘶鸣、母鸡下蛋邀功的叫声,山沟里的景色尽收眼底,果园里劳作的身躯,小路上行走的背影,都构成了宁静祥和的世外桃园图。村里人养狗的很少,因为看家护院的本事派不上用场。

    这个没贼的小山村真好,十几里长的山沟就象一个大大的大杂院,走进山沟就象进了院子门,在山沟内停留歇脚,过往的人会与你热情地打招呼,路过哪家的门口,进去喝口水就如同进了自家的门,主人待客的淳朴会让你不觉得生分。

    但是这个小山村还比较穷,它地处北京与河北的交界地带,又是山区,属于河北的“偏远地区”,交通的闭塞阻碍着它的发展,它只能依托临近北京的地理环境,外出购物、走亲访友、求学打工,电话是北京的线路,电视是北京的频道,隶属河北,实为北京。

    小山村是太平的,但愿随着小山村的发展,人们能过上富裕的日子,也但愿“天下无贼”在这里成为永久的佳话。
                                        
200564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