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995年离开国营工厂,来到京西从事电话总机管理工作,虽然是只管着一栋楼里的一个交接间,三百门电话,但这一转眼己十一年了,和别处不敢比,可在我们这楼里,我也算得上是通信专家了。2006年10月31日,由西客站电话局的同行介绍,我有幸参加了“畅游百年通信,体验信息生活”走进网通的活动,其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通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如今现代科技发展的真是太迅猛了,就拿这北京网通来说吧,过去叫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后来改叫北京市电信公司,现隶属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网通)。
记得我家在八十年代时,装一部电话要花五千多元钱,还要等半年多才能装到家里,更不知道什么是网络,也没有ADSL。
当天早晨,西客站局负责我们这片儿的社区经理蒋琥开车接上我,八点多,我们在厂甸电话局集合,乘车来到我们今天活动的第一站——电报大楼的楼顶,参观楼顶的大钟和听钟声,站在这里,还可以俯瞰东西长安街和中南海的灜台,真是难得的机会。听负责这次活动的导游说,电报大楼当年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电报营业厅,七八十年代,这里每天发电报最多时要二十多万份,现如今每天发电报己不足十份。现在的通讯方式极其便利,有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电子信箱等等,谁还能想的起来发份电报?记得小时候看电影《列宁在十月》《永不消逝的电波》时,感觉电报太神奇了,而现在电报竟然己遭淘汰。
参观完电报大楼,我们又来到东皇城根电话局,这里有一座电信博物馆,博物馆里收藏着最陈旧的各式电话机、交换机、电报发报机、老式配线架、老电缆等,应有尽有。博物馆里现在还收藏着一台六七十年前的步进式交换机,现在依然可以使用。工作人员让我们拿起最古老的供电式和磁石式电话机,通过这台老式的步进式交换机,给家人打了个电话。早已经不习惯那拨号盘了,现在的手机号码位数又多,用老式电话拨手机号码,感觉即费劲又新奇,似乎相声大师候宝林说的那关公战秦琼的故事兴许还真能实现。随着那交换机嗒嗒嗒的一阵乱响,电话通了,老式电话机里传出了极时麾的手机音乐彩铃声,陌生的号码和失真的声音让夫人接起电话后心 里好生纳闷,哪来的?谁呀这是?
回顾完过去,我们又开始了下一站,到海淀皂君庙电话局去看中国网通的现在,这里的测量室和机房,既宽敞明亮又安静,上万门的电话都从这里进出,交换机现在也都是最先进的程控数字型交换机。电话有故障都能在24小时之内解决,还设有自动排除故障系统,定期自动检测,自动排除障碍。
午饭后,我们乘车又前往海淀区上庄,那里有一座中国网通的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导游同志向我们介绍说这个接收站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设备也是最先进的。在这里,我们近距离接触了亚洲最大的卫星信号接收天线:修正型卡赛格伦天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叫的“大锅”,不过,这个大锅才是名副其实的大锅,它的直径就有三十米,体重达298吨。
后来,导游还带我们参观了许多先进的网络视频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用于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网通也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