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顶及黍谷山长城考察

 

您的位置:主页长城情结长城笔记城墙顶黍谷山


我在有一次查看密云县地图时,看到在密云县与平谷县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城墙顶”,引起了我的注意,难道这座山上真的有长城吗?2006211日,我专程来到这里进行一番实地考察。
    首先来到密云县的石峨村,在村口我向一位年纪较大的一村民打听这个“城墙顶”,村民告诉说有这座山,在村子的东南方向,并指给我看。要想上这座山,得从一个叫道谷峪的村子向西南方向才能登顶,老人还告诉我说那一带山上断断续续有好几处都有城墙,只是现在许多年没人上山,柴草茂盛,再加上那石墙己很矮了,很难寻找。
    谢过那位村民,我一路开车来到道谷峪村,在上山的沟口,我又遇到一位正在放羊的当地村民,老人叫冷长庚,今年
62岁。我又向他问了问具体的上山路线,老人告诉我说:沿山沟保持西南方向,上到梁头你就找到那段城墙了。老人还说那墙是过去防贼寇的,说不清楚是啥年代的,据老辈人讲少说也有近一千年了。
    我沿着山沟的小路开始向山上行进,开始还好走,越走柴禾越密,但还能找到上山的小路。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连钻带爬的总算上到梁头,这一条山梁大至是东南往西北的走向,山的另一侧是一座叫太保庄的村子,据《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记载此村北曾出土过早期的绳纹砖,现山梁上的城墙绝大多数的遗迹己很难用相机来拍出,目前只有大约十几米的一段石墙还能看出来,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大约有两米宽,不足一米高,山石干垒而成。不知什么原因,这段墙不是建在山梁的最高点,而是建在山梁一侧大约十几米的坡上。后来我向成大林老师描述了这个现象,老师告诉我说这是南北朝时期筑墙的特点,我站在梁头的最高点用望远镜又搜寻了一番,看到在东南山梁上好象也有一段,只是因那石墙太矮,实在是不好辩认,据太保庄的村民讲,这段墙沿着山梁一直通到平谷境内去了。
    今天我所见到的这段城墙到底应该是哪个朝代修建的?是否真的有一千多年了?从地图上看,这一带的山都不算高,大都在海拔五六百米左右,从城墙顶向西,过东邵渠乡的北边,沿着山脉可一直连到人人山,过人人山再向西就是银冶岭村,过银冶岭即是黍谷山。从城墙顶到黍谷山的距离也就有十几公里,我曾经在清康熙年版的《怀柔县新志》山川篇目中查到过这样一段记载:“黍谷山、在县东四十里、亦名燕谷山、刘向别録燕有黍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邹子名衍、燕昭王所师、号谈天衍者也、山有风洞、洞口风气凛冽、人不敢入、名祭风台、山上有邹衍庙、又有别谷崖、在风台南、传为邹子分别五谷处、今属密云界、山南有齐长城。”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说法,我从城墙顶下山后,便开车直奔黍谷山脚下的银冶岭村。
    在银冶岭村口,我向一位叫候树金的当地村民询问,当地管黍谷山叫“黍山”,在银冶岭村的西北方向,当我问老候那黍山上是否有长城时,他顺手往西北的高山上一指告诉我说:你看,咱们现在都能看到。我顺着老候手指的方向望去,只看到了好象有一座烽火台似的尖状物,剩下什么也没有看清楚。老候说他前几年曾经上去过,那城墙全是大块的山石。从此山向北到后栗园也有一段,听说是被当地开发维修了。我又问了问上山的路,老候说可以开车沿一条山沟往西走两公里,在路尽头有一座金矿,把车停在那里,再沿山间小路上山,从山脚下翻上山梁大约需两个小时,但山的上半部由于许多年没有人上,现在早己被柴禾封死,路很难走。我谢过老候,看看时间己是下午两点多,只好调头走焦庄户,杨镇、顺义、通州返城,准备下周六再到这里专门登黍谷山探寻古长城遗迹。

    2006
218日,我又一次来到银冶岭村,按照上星期老候说的路线,开车找那座金矿,从这里沿着山间小路往西北方向上山。开始山路还好走,路边有成片的栗子树,快到一座小山头时,栗子树没有了,山间小路也随着就不见了。剩下的道路就是用登山杖现开路硬上,越往上柴禾越密集,眼前什么也看不见,一片荆棘丛生。艰苦奋斗了两个小时后,我终于翻上山顶,沿山梁又向西走了约一公里,发现圆形烽火台一座,应该就是能从银冶岭村往山上看到的那座烽火台,现残高有三米多,山石干垒而成,我立即拍照并做了记录。沿山顶又向西寻找了近一公里的距离,没有发现其它人工遗迹,山梁上现在也看不出曾经有过石墙。这里视野极其开阔,只有西南是一片群山,其它方向都是居高临下,能看出很远,山下的村庄和密云县城尽收眼底。北面的一座山梁上好象有人工建筑遗迹,还有一棵松树,很显眼,由于距离很远看不太清楚。
    此时己是中午
12点多,沿原路下山,继续钻柴禾棵子,我的衣服兜里、背包里、头发里和脖子里都灌满了树籽和草籽,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裤子的膝盖处己被荆棘挂开了好几个大三角口,左腿的裤腿都快掉了,下山后我只好用别针临时别上,回家后只能把那条裤子扔掉了。
    在历史资料中,关于这里的记录有不少,成大林老师还提供给我许多资料,现将部分资料放在我的考察笔记后边:
    顺州归化军中刺史秦上谷汉范阳北齐归徳郡境隋开皇中粟末靺鞨与髙丽战不胜厥稽部长突地稽率八部胜兵数千人自扶余城西北举落内附置顺州以处之唐武徳初改燕州昌中改归顺州唐末仍为顺州有温榆河白遂河曹王山曺操常驻军于此黍谷山邹衍吹律之地南有齐长城城东北有华林天柱二庄辽建凉殿春赏花夏纳凉《辽史卷四十元志第十地理志四》

    王沂公上契丹事曰出燕京北门遇古长城延芳淀四十里至孙侯馆改为望京馆稍移故处望黍谷山五龙池过温余河大夏城坡坡西北即凉淀避暑之地五十里至顺州东北遇白屿河北望银冶山又有黄螺盘牛阑山七十里至檀州自此渐入山五十里至金沟馆《辽史拾遗卷十三钱塘厉鹗撰》
    顺州归化军中节度温榆河黍谷山牛阑山补齐长城……明一统志曰黍谷山在懐柔县东四十里跨密云界亦名燕谷山文昌杂录曰余奉使北辽过顺州有黍谷坊接伴副使王仲渊指以谓副使文供备云观此可知其寒也刘向别传曰燕地谷美而寒不生五榖邹子吹律召温气至五榖生至今名黍谷北辽士子多燕人故亦颇知学问也《辽史拾遗卷十四》钱塘厉鹗撰
    黍谷山在懐柔县东四十里跨宻云县界亦名燕谷山刘向云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黍稷邹衍吹律以温其气故名山曰黍谷衍庙基犹存山南有齐长城城东北有华林天柱二庄辽建凉殿春夏游赏于此《明一统志卷一》明李贤等撰
    黍谷山在宻云县西南十五里刘向别録燕有黍谷地美而寒不生五榖邹子居之吹律而暖气生旧有邹衍祠在山上旧志黍谷山在懐柔县东四十里跨宻云县界亦名燕谷山又谓之寒谷吴越春秋北过寒谷左思赋寒谷丰黍吹律以暖之是也山有风洞洞口风气凛冽盛夏人不敢入《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四》
    黍谷山在怀柔县东四十里跨密云县界亦名燕谷山明一统志
    黍谷亦谓之寒谷吴越春秋北过寒谷左思赋寒谷丰黍吹律以暖之是也山有风洞洞口风气凛烈盛夏人不敢入昌平山水记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