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北考察记之三
 

您的位置主页长城情结长城笔记京北考察记之三


    2003102日早晨6点多,我和成大林老师又一次赶上小红毛驴开始了我们的第二次京北考察。从老师家出发上西三环北走八达岭高速,过了八达岭后我们出高速路往西,上午九时来到北京与河北怀来交界的榆林堡驿。天很晴朗,刮着四五级的西北风,感觉很冷。我们直接把车开进了村子,看到还有一些老宅,但己破损严重。村西头还有两座老门楼和一条老街道尚保存完好,有一家村民正在盖房子,把原来的老式旧宅拆掉,盖起了现代化的大瓦房。如此下去老宅会越来越少,古驿站的旧貌己看不出来了。村中还立着一块泰山石敢挡,上面蹲着一尊小石狮,这种样式的泰山石敢挡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敢挡石”大都立在街头巷口,一般规律是朝北的街口,其作用是用来驱妖避邪,压制不祥。
    此石的历史源远流长,与此有关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于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的启蒙识字课本《急就章》,其中写有:“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尤未央。”石敢当在民间还有很多传说,如姜太公封神,自封为“泰山石敢当。”还有的传说“石敢当”是一名勇猛无比、势不可挡的将军和勇士,能够保佑老百姓和驱鬼除恶。老百姓历来就把石敢当奉为神灵。为什么称“泰山石敢当”?敢当者、无畏无敌也。再加上泰山二字则有坚如磐石,稳如泰山,舍我其谁之意。另外,泰山乃五岳之首之神山,取自神山之石做镇物,威力无比,可以压倒一切。驱鬼降妖,避除邪恶,保佑老百姓平安吉祥,一帆风顺。像街口立有这样的碑石,一般都是较为富裕的大户人家。
    榆林城堡现在只剩下了南北两侧的城墙,城砖己不存在,只剩下夯土城墙。现残高最好的地方还有九至十米左右,而且己是断断续续。东西两侧的城墙己经不存在,村中有许多房屋、羊圈、猪圈、厕所等建筑现在还都是用当年的老城砖砌筑的。这里的城砖较大,我们量了一块砖的尺寸:长
48cm、宽25cm、厚9cm。据村中百姓讲,此城原有东西城门各一座,现己无存。光绪《怀来县志》记载有:“榆林堡城,在县城东二十五里、西去府城一百七十五里,宣镇图说正统已巳年筑、隆庆已巳年砖甃,周二里、高二丈五尺、旧志,周三百七十九丈五尺、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五尺,池深八尺、阔二丈、景泰五年建。万历四十五年兵备胡公思伸重修,周三百六十五丈、内外砖砌、城楼六座……又:榆林驿、极冲、城东南二十五里、元置旧隶延庆卫、今改属、东至居庸关驿六十里,西至土木驿五十五里。旧额马四十八匹,马夫九十二名,岁支草折银三百一十一两零。豆一千二百九石六斗,麦三百四十六石零,工食银一千四百两零,月米三百三十四石零。……”另外还祥细记录了铡草夫兽医等等,驿站当时的形式及活动情况。这里即是城堡军站,又是往来于南北的驿站,起双重作用。
   
看完榆林堡驿城,赶上小红毛驴继续西行,上午十时多到达怀来县的大古城村。询问村民,得知大古城老城遗址在村北的官厅水库边上,紧靠水库南岸。原来的老村子就在大古城里,后来由于修建官厅水库,水位上升,村子南迁,现在的老城遗址处于半淹状态。现在大古城的城墙还残存有近百余米长,东西走向。应该是原来古城的南城墙,现残高四米余,夯土层厚
9cm,夯土窝直径4cm。在古城内我们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绳纹瓦片、陶罐残片及口沿,有些陶罐的残片块很大,保存的较比完整。在靠近北边的水库边上,老师还发现了陶制纺轮一个,黑色的小石斧一个。成老师说陶纺轮是古时候妇女纺线用的,黑色小石斧是干什么用的我们琢磨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因为它的尺寸太小了,只有5cm长、下宽3cm(斧刃处)上宽1.5cm,而且表面和斧刃处打磨得非常光滑和细腻,以往见到的石斧都是比较大的,我们后来怀疑它可能是古人玩赏用的艺术品。

    发现陶纺轮和小石斧的地方紧靠水边,老师说这个地方过去有可能是生活区,古人考虑到取水用水的方便,所以要靠近水边。老师又告诉我说:“今天我们考察大古城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这次考察完全可以证明这里曾经是古燕国的上谷郡城遗址,以前有很多人认为官厅水库南边的山上有燕国的北界长城。现在就可以肯定地说,官厅水库南边的山上不可能有燕国的北界长城,其很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燕国的北界长城不可能把自巳本国的上谷郡城包到长城以外去,谁愿攻打就攻打,这完全不合乎情理。”我们在此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考察,如此重要的一座古城遗址我们居然没有看到一个保护标志,听当地百姓说来这里挖“宝”的人很多,看到我们在这里就问我们是不是也来这里挖“宝”。我告诉他们我们是来这里看古城墙的,他们笑着说道那破土墙有啥看的,都塌的差不多了。
   
史料中对这里的记载很多,《怀来县志》卷之三古迹篇中记有:“沮阳故城,通志在怀来县南、汉置后省、《水经注》清夷水又西迳沮阳故城北,阚骃曰涿鹿城东北至上谷城六十里。括地志,上谷故城在怀戎城东北百二十里即沮阳故城也,按旧志上谷郡治此一燕所置在隆庆州西北,去废县城十里一汉所分在保安卫稍东、无考。”《中国长城建置考》一书对燕北界长城亦有更为祥尽的记述:“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史记
.匈奴列传》)从此文,知燕在燕将秦开时,曾侵据‘胡’地千余里。‘胡’、古书所载有指匈奴而言者,而其最主要者,则指东北各族而言。如扶余、濊、沃沮等。……”“造阳之地(《史记.匈奴列传.集解》)引韦昭语曰:造阳地名在上谷。(《正义》)又云:按上谷郡,在妫川。按古妫川为今河北怀来县地,从此说,似古之造阳即在怀来境内。又日人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於《史记》造阳之文,引丁谦语曰:造阳在上谷东北,上谷,即宣化府。此言造阳在今宣化境内。又《史记.匈奴列传》有“汉亦弃上谷之什辟县造阳地以予胡”之文,后人多有解释。《集解》云:什音斗。《汉书音义》曰:言县斗辟西近胡。《索隐》引孟康语曰:“县斗辟西近胡也。什音斗,辟音僻。造阳即斗辟县中地。”《会注考证》又引齐召南之语曰:“案造阳地,当在上谷最北,即前文所云: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者也。据后文,则造阳之北凡九百里,后世如开平州、兴州等之地,疑即古之造阳。”此言造阳在今开平等地。造阳之地即无定说,而燕长城西端首起之处,亦难遽断。考《史记.卢绾传》云:“(汉高祖)使樊哙袭燕,燕王卢綰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候伺。”此言燕王卢綰之封土,北有长城为界。《绛侯周勃世家》亦言及此事,云:“燕王卢綰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袭,……破綰军上兰,复袭破綰军沮阳,追至长城。”从周勃追袭綰军之次第观之,綰“居长城之下候伺”之长城,必居沮阳之北。沮阳之地,《正义》引《括地志》云:“上谷郡故城,在妫川怀戎县东北百二十里。燕上谷,秦因不改,汉为沮阳县。”《会注考证》於此文引沈钦韩语曰:“《一统志》,沮阳故城,在宣化府怀来县南。”此言古沮阳之地,在今怀来县境。至于沮阳之北长城所在之地,《正义》云:“即马邑长城,亦名燕长城,在妫州北,今是。”《会注考证》于此文引沈涛语,斥《正义》之说云:“长城,盖燕之长城。《汉书.匈奴传》:‘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师古曰:‘造阳地名,在上谷界。’今宣化郡北古长城遗址,《正义》乃谓马邑长城。马邑在朔方,綰为燕王,封燕、胡,地境固不得至朔方也。”按沈涛之言是。今宣化北有古长城遗址,其地适在沮阳之北,亦即今怀来之北,证之《周勃世家》之文,甚为相合。由此以言,燕长城西端首起之地,当在今宣化北及张家口附近之地,此亦即古造阳所在之地也。”由此可知,燕北界长城应在宣化、张家口一带的可能性较大,不可能在今官厅水库以南。

    看完大古城,驱车沿官厅水库南岸继续西行,过水库大坝公路开始向西北,过官厅,来到桑园。下午130分,在路边一家饭店吃午饭。白菜炖豆腐、溜肥肠、鱼香茄子加主食26元,吃完午饭向北进发过怀来县城杀奔长安岭。往北一路上坡,车速提不起来,爬上长安岭巳是下午330分。
   
长安岭城的规模仅次于居庸关城,沿山沟随山形而筑,从山顶上看下去它是一座很长的平形四边形的城池,东西两边山上各有一座巨大的墩台,并有城墙从山下往上与之连接,因其形状似一只展翅的凤凰,当地百姓称之为“凤凰城”。我与老师赶着小红毛驴来到城南墙的公路边,路边有一座石碑,上刻:“长安岭、海拨
1360米。”我们在路边停车后,决定老师在山下看城墙并询问一下城中的现状。由我到东山上看一下山上的情况。东山不太高,我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上到山顶,山顶上有一棵古松,长得枝叶茂盛、状若盘虬。山顶上的墩台已残破不堪,我用步测了一下,大约有10米×20米。现残高约有六七米,四周围还有一圈石砌围墙,往东还有一段砖包石墙连接到另一座山包上,还有一座较小的墩台。这里的城砖较小而且尺寸大小不一,我选了两块整砖记下了尺寸:34cm×18cm×8cm另一块为:32cm×16cm×6cm。(长×宽×厚)
    下山后老师告诉我说己到村中询问了一位老人,东山上的墩台是原来鼓楼的基座,西山上的墩台是原钟楼的基座,都毁于日本鬼子手里。原城中的庙宇、粮仓、戏楼、以及驻兵的铺房、南北城门现己全部荡然无存。现在公路北边城墙遗址旁立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的内容为:“长安岭(凤凰城)遗址简介:长安岭明洪武初(
1368年)称丰峪驿,于明永乐九年(1412年)筑城池定名长安驿,正统初年(1436年)都督杨洪石筑城墙高三丈,城楼四座,置城门两座,南门称‘迎恩’北门称‘拱寰’因城堡筑于长安岭上,取名长安岭城。此城呈不规则橄榄形,东西城尖延伸上山,似凤凰展翅,故名凤凰城。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刺入侵,英宗亲征,八月在土木被掳,经长安岭北去。来年七月朝廷派李实到北国讲和,路经长安岭,留诗一首:盘旋直上长安岭,遍览驰驱路转赊。遥忆上皇经过日,几番回首望京华。”明人蒋一葵《长安客话》中也有这里的描述:“长安岭在兴和城迤东五十里,元为怀来、龙门二县界。旧名枪杆岭。号称险隘,度此方出险。……”长安岭城在许多历史资料中都有记载,我己在《蔚州行》一文中写了很多,这里就不再多述。
    下午四点多,又向北进发,来到雕鹗堡向西拐,顺便看了一下上次考察过的那座唐代小古城子,这里现在已经被个人承包,用铁丝网围了起来,此时已是下午五时多,光线非常好。我跑步到城北山下把唐代碎石长城和明代夯土长城的接点拍摄下来。天黑之前,我们走雕鹗堡往北过浩门岭赶到赤城县宾馆住下来。晚七点到东边大街上看到一门脸上写着“东方骨头馆”我和老师决定在这里吃晚饭。白菜炖豆腐还是我的主打菜、又要了一个酱骨头和一个海米冬瓜。饭费与中午一样,还是
26元。
    十月三日早晨,起床后我穿上了秋裤,这里的海拨高度大都在七八百米,昨晚在东方骨头馆吃饭时饭店老板说这里夜里的最低气温零度,云州堡地区己到零下。轻车熟路,小红毛驴轻快地跑在北去的大道上,早晨的空气很凉爽。如今过云州堡巳是宽阔平整的柏油大道,记得三年前我与老师和成一农第一次走京北时,这里还是坑洼不平的沙石土路。那天又赶上起了沙尘暴,黄沙弥漫、铺天盖地而来,分不出哪是路面、哪是庄稼地、哪里是河滩;今天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小红毛驴一路狂奔,只用了一个小时便来到云州水库的东山梁上。在这里,我们在西侧山头上看到一座四米多高的圆形烽火台。经实地考察,见烽火台四周有石砌围墙一圈,还发现了几块南北朝至辽金时期的碗底、缸口沿、瓷片等遗物。
    看完烽火台遗址,我们一路盘旋下山,沿云州水库傍着沽水河东岸北行。上午九时多来到猫峪堡村,老师说想再看一下那座古城遗址,顺便再给随手和火箭他们捡一些早期的瓦片。于是我们便赶着小红毛驴西拐进村,直奔村西头的安进财家。老安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我们来了,赶忙迎了出来
,再次见面已是三年以后的今天。连他的大儿子都己参军了,老安和我们又一次来到沽水河东岸的古城遗址,这里也是老安家的庄稼地。老安说今年风调雨顺,收成比往年好,加上出去干一些零工,收成己过万元。临走前老安又送给我们一麻袋土豆,老安告诉我们说今年他家的土豆长的个大,又是纯绿色食品,很好吃的。
    匆匆告别老安一家,继续北进。沿沽水河岸边隔不远就会有一座高大的烽火台,静静地立在河边,形成了一条沿河的烽燧线,在秋色的辉映下,显出一种苍凉感。现在这里是柏油大道,路况极佳,不到一个小时便开进了独石口城。我和老师看了南城墙和东城墙,老师说保存状况与七八年前差不多,只是南城墙东侧顶上被当地粮库盖了一间小房子。南城墙成了粮库的南围墙,墙体没有遭到破坏。

南城墙外的菜地里种着很多圆白菜,每棵都有二十多斤,当地种菜的老百姓说:“这里的圆白菜不但个大好吃,还很有名气,传说是当年明朝大将刘铤在此守边时留下的菜种。”老师说刘铤在明史中有传,回京后老师还帮我查到了刘铤的传。刘铤生于武将之家,他是一名能征善战的猛将。所用镔铁大刀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曾在云南缅甸打仗,升任副总兵,后又仼四川总兵官、临洮总兵官,平播酋、平朝鲜、最后战死在辽东。但《明史》当中并没有记载刘铤将军在宣府、独石口一带打过仗。老师说老百姓的传说只可以当故事听,这种传说故事在长城上还有很多。比如:山海关就有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八百里的动人故事,山海关外海边还建有贞女祠,以纪念这位具有中国封建传统的贞节烈女。在古代,我国对贞节烈女是非常重视的,过去的县志大都专门有一卷是写本县的烈女,有名的还要给烈女立牌坊、赠匾。现如今要是写县志恐怕专门有一卷要写“三陪女”了。还有古北口有杨家将的传说,也建有杨令公祠,潮河西岸的山上还有七郎坟。居庸关有穆桂英点将台和六郎影崖壁,但历史记载中杨家将根本就没有到这里来打过仗。我和老师在赤城下仓村考察时,当地老百姓都传说有樊梨花在锁阳关一带修长城御敌的故事,樊梨花是否真的来过这里谁也不知道,都是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罢了。
    看完城墙后,我们在城里一家饭馆吃午饭,下午
1时往北来到独石城的北边,老师让我上到城北的一座山顶上去看一下那里的大墩台,老师说这座墩台是独石口城的一座重要标志,但是这里有一种白色的石头可以开采,这种岩石叫沸石,据说可用于做化学添加剂,净化水,还可做鸡、猪的饲料添加剂,渗到水泥里可让水泥凝固加快等作用,现在当地的人们都在开采这种石头。这种岩石很怪,开采出来放在露天,过一会就变得很酥,一脚就能踏碎。立有墩台的这座山头几乎都是这种白色的石头,现在山东侧还在开采,对这座墩台的威胁很大,两侧山上现已被挖得面目全非,对周围的环境已经造成了一些影响。我将此墩台的尺寸粗略地量了一下:其残高有8米多,边长为1414米,是一座正方形墩台,外包砖绝大部分已被毁掉,只剩下内部的夯土结构,独石口城在《赤城县志》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独石古城,……海拨高度1265米,现为独石口乡人民政府驻地。独石城、雄峙边垣、东依冰山、西临白河、形势险峻、易守难攻。明置开平卫,清置独石口理事厅,中华民国初又改厅为县,为历代兵家政吏所重视。……。”在历史上,该城曾成为沟通边垣内外经济的枢纽,是土特产品集散贸易之地。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尤为兴隆,进口皮毛、牲畜、蒙盐,出口则为棉布、器皿。有布庄、烧锅、钱铺、盐粮店、货栈等商号四百多家。现仍为农民互通有无、城乡商品交流的集贸市场。此地特产圆白菜、铁杆芹菜,畅销长城内外。

下午130分,我们到达赤城县最北边的北栅子村,在沽水河西岸我和老师发现还保存较为完好的北栅子口遗址,这里还保存有明代时修筑的条石路,有四十米长、三米多宽。城门洞的上半部已塌毁,下半部残宽3.9米、高3米余,门洞中还埋有一块挡门石。两侧山上有明筑边墙向东西两侧延伸。当地一位放牲口的老百姓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有一对大铁门,后来也不知道怎么没的,出边墙二里即是乜虎沟村,归沽源县管辖。
    下午
2时多,继续北行,又一次来到坝头,这里叫椴木梁。上次到这里时正起着沙尘暴,什么都看不到。今天这里是蓝天白云,能见度极佳。我抓住这大好时机拍摄几张烽火台的照片,老师说这段长城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这段长城很有特点,山头与山头之间都是高大的圆锥形烽火台,城墙外侧挖有壕沟,将土石堆砌到内侧筑墙,上千年风风雨雨的大自然剥蚀后,现在远看这道边墙呈一条双线与一连串烽火台相连,独具特色。
    来到山上我们发现两侧都修了上山的土路,可以走汽车,边墙上挖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的树坑,有长方形、圆形,形状各异,密密麻麻连成片。后来我们看到山上立有一块关于绿化工程的牌子,由水泥砌筑,上面的大概内容说是由奥委和沽源县政府负责,由小厂乡实施的一个绿化工程计划,并画有绿化范围的面积图,立牌时间是
1988年。
    其实三年前我和成一农上到这里时曾经看到过此牌,只是当时山上还没有修路挖树坑,长城并未遭到破坏,而且又刮着沙尘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三年后这里的长城却遭到了如此严重的人为破坏,绿化固然重要,但是因此将古长城破坏了那就大大的不值得了。老师将此情况拍照、记录下来,回京后准备马上向国家文物局汇报此事。下午我和老师又来到丰源店东南的干水河村,又艰苦跋涉了三十余公里的土石公路到西山堡、狐狸沟一带寻找此段古长城的走向,询问当地老百姓,进一步掌握了这段长城的许多第一手资料,当晚
720分我们住宿在沽源宾馆。
    104日我们一早就出发了,今天的任务是找一条可以追溯到汉代的老边墙。过闪电河到一个路口下道往北,又开始走土石公路,周围很静,没有车辆和行人,走了大约十多公里的路程后来到一座叫东糜地沟村的西北部,询问一个当地的放羊人,找到了那条东西走向的老边墙,现在只剩下两米多高的一道土埂子,旁边还挖了一条壕沟。边墙的另一侧也成了一条公路,有的地方公路就建在边墙的顶上,我们沿着城墙边走边看,向西北方向走了大约七、八公里的路程,往西拐来到一个叫小城子的村庄,进村后问村民是否因为以前这里有一座古城?当地村民告诉我们,在村西路北确有一座小古城,古时候萧太后曾在城中居住。
    我和老师赶上“小红毛驴”直接来到小古城的南门,小城的形状是一座正方形,边长为
166166米,有南城门遗址一处,带瓮城,另有角墩四座,每道城墙的中间还有腰墩各一座。还有护城沟壕,土城墙残高三米多。我们在城里城外仔细地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可以断代的遗留物,我说怎么连个瓦片都不留?老师开了个玩笑:“萧太后可能是个过日子很细的人,搬家的时候把所有东西都带走了。”
    看完小古城子继续往北进入内蒙古境内,从黑城子牧场往北走了大约四公里的草原路,来到老黑城子遗址,在这里我们只发现了一个辽金时期的碗底和大约三十米的一段城墙。返回牧场已是下午
1点,在一家小饭店吃了午饭,大块牛肉一碗,白菜豆腐炖粉条猪肉共32元。

下午150分出发奔多伦,开始是土路,还算好走,走了一段就有了柏油路,半路上碰上两个搭车的人,说是多伦粮食局的。继续上路后又变成了土路,因为赶上这里正在扩建公路,到处被挖的是极难走的土路,在搭车人的指点下,我们弯来绕去的到下午5点才到达多伦县城。我和老师都很后悔不该来到这里。住下后我们到街上转了一圈,没有找到理想的饭店,很冷,只好买上一张大饼回到住处,把从北京带的菜拼凑了一下,自行解决了一下晚餐。来这里唯一的收获就是老师买了几瓶黄油,说是回家吃早餐或面包时用。
    105日早6时多出发,东行奔河北省围场县的御道口,还是极难走的土路,艰难奋斗了两个多小时总算走出了这段误区。过御道口后再也不用发愁路难走的问题,小毛驴一路狂奔,上午10时多到达城子村,村子座落在两条河的汇合处。我们在村东找到一座古城遗址,古城呈长方形,南北300米长、东西200米左右。土城墙现残高七至八米,城内发现有大量的绳纹瓦片及陶罐残片。在西城墙内的夯土层中发现夹杂有早期绳纹瓦片,很显然,这座古城后期曾被重新夯筑和利用过。在古城址的西南角立有一块保护标志碑,由河北省政府和围场县政府在1982年所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没有找到燕长城遗址,中午12时在牌楼镇路口吃中午饭。下午继续上路,一路下坡,秋景迷人,边走边拍。走到围场县与隆化县交界处,老师的右腿突然疼痛难忍,我帮老师揉了半天也不管用,于是决定全速返京。我看了看路边的公里碑,上面是111国道280公里处。
    “小红毛驴”一路飞奔到丰宁县城南,老师腿疼得浑身出汗,在路边又按摩了一会。继续上路后走了大约十几公里,老师一摸衣袋说小石斧不见了,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是丢在了刚才按摩的地方,马上掉头往回跑,来到刚才按摩的地方,仔细搜索却没有结果,我说可能丢在
280公里处了,老师说太远就不回去找了,这可是一件十分郁闷的事情。“小红毛驴”继续往前飞奔,这时天已完全黑了下来,车速不敢太快,也不知转了多少弯、上上下下了多少道梁,在汤河口还走错了一段路,奔了宝山寺,差点又跑回赤城去。掉头往回跑,摸黑过了河防口,来到怀柔县城才算醒过神来,由于一路使劲瞪着眼睛看夜路,直到第二天眼睛看什么还二都是双影。
    108日上班后,我打电话问老师的腿恢复如何,老师说好多了,只是膝盖处还有些麻,而且告诉我小石斧并没有丢,只是从上衣袋掉到裤腿里了。我心想,怪不得腿恢复这么快呢,原来小石斧没丢,呵呵。
    这次京北之行总行程
1060公里,对京北地区的长城又进一步多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