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县大黄岩口长城考察

 

您的位置:主页长城情结长城笔记大黄岩口


    2005326日,我和夫人赶上我家的“白龙马”一路东北行过密云县城、太师屯镇、北庄,来到与河北兴隆县交界的大黄岩口关。这里现在是一座小村落,查1990年出版的《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中介绍此村:“北庄乡杨家堡村民委员会辖村,位于乡域东北部……有农户49户、人口167,均为汉族。大黄岩河切割棒槌山,鹰窝楼山,两壁夹峙,故名大黄岩口。明初筑长城,永乐中于此建城堡,设关口,派兵驻守。……”

    听说我们要上山看长城,村中的防火护林员告诉我们上山不要带火种,不能吸烟,我让护林员检查了我的证件,并告诉他我不会吸烟,他才放心的让我们上山。半山腰的坡地上有一棵很大的古树,树上有牌子,上面写着古树的名字,树名很古怪,叫“槲栎树”。当时我和夫人谁也认不出这两个字,回家后查字典才知道此树名叫“hu li”(胡立)是一种落叶乔木。南面那座高山上有一根突出的岩石,象插着一根棒槌,也许就是书中提到的棒槌山,只是那棒槌比承德避暑山庄的那根棒槌小了许多。

    我们沿着盘山小路往东上山,登上山顶向北,来到南山顶的悬崖边向下看,大黄岩口关遗址尽收眼底。南侧山崖下还有一段石墙,现己很残破,再往北穿过公路河床下还有一段老墙己不足十米,当地村民告诉我说原先河中有一座很大的城门洞,石墙上还有城楼。后来发大水冲毁了门洞,城楼也被拆掉了。站在山顶往对面山上看,北山顶上有一座墩台,东北侧更高的山上有断断续续的长城和敌楼,由于今天的能见度不好,看不太清楚。

    沿山梁南行,迎面是一座高大的实心墩台,灰砖砌筑,北侧有一大片砖己离骨塌了下来,转到南边,发现有一登城口,可以沿登城口上到墩台顶上。沿长城顶上向南走,长城有四米多宽,很明显的砖包石墙,垛口己无存,两侧的城砖绝大部分被拆毁,城砖散落一地,长城显得非常残破。再向南大约百余米,在一座山头上又有一座砖砌的实心墩台,北侧有一处登顶的门洞,这种砖砌的还带有登顶楼梯口的实心战台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绕过墩台的西侧,发现这座墩台下面的条石基础己被人为拆毁,远望这座墩台成了悬空墩台。也许是谁家盖房子缺条石料,看到这里的条石不错,还是现成的,于是便给撬走了。沿长城往上走十余米,又发现长城的墙体上被人为掏了两个大洞,其中北面那个洞都能钻过人去,可以从长城的里侧钻到城墙外面。不知那位竟能费这么大劲把四米多厚的城墙掏通了,目的何在?真是不可理解。

    再往南长城开始爬坡,长城变成石墙,顶到一处山崖下长城便不见了。在此处的城墙上现还保存着一段砖砌垛墙,大约有二十余米长,墙上还保存有五个箭窗孔,垛墙现己向里侧倾斜,随时会有倒塌的危险。

    从这里向山顶看,隐约好像还有一座墩台,为了弄清情况,我一个人轻装向山顶攀登,山势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树丛密集,要是在夏天登上山顶一定非常困难。我大约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才登上山顶,这里原来并没有敌台,而是一块巨大的岩石,从山下远处看很像一座墩台。翻过山顶我又向南走了一段,沿山梁筑有极简单的石墙,山石干垒,断断续续向南而去,大约有四五十米,再向南长城踪迹全无,大概这一段防线也就筑到这里了,因为再向上全是高山险坡,很难翻越。山顶的石墙虽然垒筑的很简单,有的地方却还有箭孔。

    经过实地考察,此段长城呈南北走向,大约有不足一公里长,有两座砖砌实心敌台与长城相连,长城遭人为破坏比较严重。这段长城在民国版《密云县志》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大黄岩口、县东北一百十里、在小黄岩口东北、外委戍之。其西五里有杨家堡、千总戍之、今裁、大清水河由口北入边、西流注潮河……。”

出大黄岩口关沿河往东约一公里有一村落,据黄岩口村村民讲叫“大杨树村”,属河北省兴隆县管辖,但在兴隆县地图上却查不到此村名,大概是因为此村很小,又地处县境边缘,有可能被并入旁边的大村子里了。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