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关、黄松峪长城考察


您的位置主页长城情结长城笔记
将军关、黄松峪长城考察


    200382日,我和小颜准备到平谷区黄松峪考察一下那里的长城,半路上我问小颜去没去过将军关,小颜说没去过,于是我们顺路先去了将军关。

    平谷区政府现正在对将军关进行修复,关城附近的民房己被拆迁,被大量民房包围着的关城遗址现己被让出来,展现出雄伟的气势,以前来这里是看不到这个效果的。

    将军关村的郑品儒老大爷远远的看到我又来了,热情的和我打招呼:“你又过来了,到我家去吧。”他家院子的西墙原来就是关城的城墙,郑大爷说他家也在拆迁范围之内,是二期,明年这个时候可能就搬走了。

    村东北山脚下正在进行着长城的修复工程,我和小颜过去察看,发现长城的顶部正在用水泥砂浆勾缝,长城的外侧没有垛墙,并且做成了两面散水。我问一位正在干活的工人这长城的顶部为什么修复成这样,回答说是图纸上是这样要求的。工地的一位负责人让我们看了图纸,施工图是由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设计的,设计人是庞湧、审核王伟。图纸上也确实要求是水泥砂浆勾缝,也没有设计垛墙。如果真是按照这样的要求施工,长城修复后将不是原来的样子,远远看去就是一座石筑拦水坝的感觉。小颜说:“长城这样修复是在误导我们的子孙后代。”

    今年五月新出台的《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本市长城保护坚持原状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本办法的第十条也说到:“对长城进行维护、修缮,应当坚持及时保护,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第二天,我将此情况及时汇报给成大林老师并给平谷区文化委员会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让他们尽快与成老师取得联系解决此事。

    当天下午我和小颜又察看了一下黄松峪东侧山上的一段长城,上山沿墙走过一段后,看到一座坍塌的墩台,形成了一座高大的石头堆。从这里再往前是一段沿山崖边砌筑的山险墙,沿崖畔转了两个“之”字又往东南方向的山上延伸。山顶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方形石筑墩台,从这里我们又向东登上一座山头,又见到两座很残破的石筑墩台,长城向着东面一座更高的山上爬过去。这里的长城与龙门村、将军关的长城基本上一样,全部为山石干垒,现残高保存最好的地方有四至五米左右,石墙宽2米至2.2米,垛墙残高不足一米。

    黄松峪关在很多历史资料中都有记载,《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中记载有:“…又八里至黄松峪关、三镇边务总要:黄松峪关正关水口城下、内外平漫、通人马、极冲。”一九八八年出版的《明长城考实》一书中也记有:“黄松峪关,据《四镇三关志》载:永乐年建,关口处地势较平漫,能通众骑,为极冲之地,据当地老乡说,关门原设有两座较大的空心敌楼,修黄松峪水库时连城墙一起拆毁。”一九九三年出版的《北京市平谷县地名志》当时记载的黄松峪“村域面积12.83平方公里,村民625户,2186,皆为汉族。明为长城关隘,因附近山上松树繁茂而得名黄松峪关,后成村,简称今名。……村内有明建石城遗址,附有钟鼓二楼,石城内有总兵衙门,为明代驻军处,据出土铜炮上的铭文记载,明清时有副总兵等高级将领驻守在这里。”如今这里由于村子的人口增多,房屋增加和扩建,己根本就找不到原来石城墙的遗迹。黄松峪关口现在也己成了水库大坝,只有那东西两侧山上延伸下来的石墙还能让你想象出当年那雄伟高大的关口,宽扩极冲的山沟和河流。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