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营寨至黄门子口考察

 

您的位置主页长城情结长城笔记安营寨至黄门子口考察


    2004年6月25日晚6时,我同长城小站的随手、狄仁杰、菠萝、格桑、九月、小薛、点点8848、一行八人从东直门长途汽车站出发乘坐长途大巴到密云县城、又包了一辆面包车,晚九点四十分到达墙子路村,事先己联系好,当晚住在德富兄家。

    26日早晨6时多,租一辆面包车全体出发直奔安营寨村,从这里往南沿长城上山。这段长城去年我和随手己来过,(参看安营寨南山长城考察)这次来看到的城墙垛口明显的又比去年低了许多,整块的长城砖散落一地,上面挂着刺眼的白灰膏。这个季节正是抓蝎子的时候,很显然这些城砖都是被扒蝎子的人新拆下来的。在我们登山过程中,就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把U形铁钎子、一双筷子、一个看上去很结实的塑料袋,二人边翻着砖边向山上走去。去年我和随手看到的那块“沈阳营”的文字砖也被人将沈字恶意砸坏,沈字己完全辩认不出来了。

    在一堆被新扒下来的城砖中,小薛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带字的城砖,此砖的砖面上刻着“壹百”两个字,壹字有12cm见方,百字略小一些。字口清晰,楷书、极具廋金体特色,看样子是直接手写刻在砖坯的面上,然后再入窑烧制成砖。在此砖的旁边大家又找到了一块带着白灰膏的城砖,白灰膏上凸印着“壹百”两个反写着的字,很显然这是刚被扒蝎子的人掀开不久,我们把两块砖摆在一起将其拍了下来,将这对阴阳模永久的记录了下来。在这段城墙上每隔不远就会有“河间”“河间营”“万历十年沈阳营秋防右部造”等字样的文字砖。有的字砖己被扒蝎子的人从垛口上掀了下来,散落到马道上的草丛中。

    又上了一段,来到断崖下,长城顶到这里就没有了,崖下建有座南朝北的铺房一间,房顶己坍塌只剩四面的墙,悬崖大约有二百余米高,几乎是直上直下,上次我与随手只考察到这里。今天大家也只能从这里攀上去才能继续往南进行考察,小薛和九月捷足先登,在前面开路。我们沿着一条岩石的缝隙揪着树棵子和荆条攀了上去,大家陆续安全地登上了山顶。

    在爬悬崖的过程中,队伍当中的点点8848、格桑、九月三位女将表现得很了不起,胆小的男人也未必能敢跟她们比试。世上无难事,只要敢攀登的精神体现在今天这群人身上。

    登顶后大约有五六百米的一段长城呈东西走向,这段长城为毛石砌筑,有许多石块呈红色,很有特色。墙顶现残宽约2.5米,垛口和马道为青砖砌筑。我沿墙向东翻过一座墩台又走了一段,长城马道上盛开着一朵朵红红的山丹丹花,夫人特别喜爱这种花,记得去年她还写有一篇“山丹丹伴我走长城”的游记。面对这么漂亮的花我绝不能放过,机会难得,数码相机派上了大用场,各种造型,各种角度连拍了五六张。在这里我们还发现了一块长城砖面上印有“东右”字样,为凸出砖面的阳文,我们将其拓印了下来。

    点点8848一直在认真地做着记录,我问她咱们己经走过多少墩台了,她查看笔记本,数了一下,到悬崖下面正好是十一座。长城在山梁上向西延伸一段后又开始转向南下山,在拐弯处南侧的砖墙上有大量的文字砖,内容是“河间”“河间营”两种。城墙马道上也散落着大量的文字砖,应该都是扒蝎子的人干的。继续往下走,我们来到一座保存较完整的空心敌楼里,这是一座三眼楼,楼子顶部的垛口和铺房己塌毁,下面一层保存完好。这时己是中午11时多,大家决定在这里吃午饭,於是青石当桌子,砖头当板凳,八人围坐正好一桌,各自从背包里掏出味道鲜美的食品,开始了别有天地的长城会餐。在我们吃午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又有三个大约有十四五岁的小男孩手里拿着扒蝎子的工具和一个塑料袋,边顺城墙向上走边翻着城砖正在抓蝎子,塑料袋中己有二三十只蝎子。我将三个男孩和他们抓的蝎子拍照下来,后来回城后我迅速把照片发给了成大林老师。三个小男孩是山下荣家台村的,我问他们抓的蝎子怎么卖,他们说村里有人收购,五毛钱一只。

    大量的捕捉蝎子是否能对当地的野生动物和昆虫的生物链造成影响?对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否有破坏作用?看来只有请这方面的专家来鉴定一下了。但是,这种行为可以肯定的讲对古长城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尽快制止这种行为。在制止这种行为的同时还可以引导老百姓在当地发展人工饲养蝎子,即能保护古长城不再遭到破坏,也保护了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再不受其影响,还能在当地发展经济使村民致富。

    中午饭吃完后,大家稍事休整,收拾好垃圾,继续沿着长城向下走。这时己远远地望到山沟里的村庄,这一线长城一共有十九座敌楼,现只保存有一座完好的三眼敌楼,其余全部塌毁,只剩下条石砌筑的底座,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座连一座的墩台。山沟对面的长城断断续续的向南边更高的山上延展而去,根据我们带的地图分析,应该是向平谷县的关上村和北水峪之间的那条山沟去了。

    下到沟底己是下午三点,经向当地村民打听,这里叫杨家台,顺山沟往东叫黃门子口外,属河北省兴隆县所辖,向西长城以里属北京密云县界,出沟口即是柏崖村。由于天气炎热,大家的体力消耗很大,我们在这里搭了一辆面包车返回了密云县城,又乘东密专线返京,完成了这次穿越和考察。

    返京后我查阅了《密云县志》在与地关隘卷中记载着:“黄门口、县东八十里、在北水峪口东北、有堡、黃门口河由口入边北流。南峪寨口(即现在的安营寨)县东八十里、在黄门口东北、有堡、本名安营寨、清太祖入口时曾于此安营、以破攻之、口外迤南尚有营盘旧址。”此二口属墙子路辖下。又查《日下旧闻考》边障卷中记有:“墙子岭下关寨六:黃门口、南谷寨(即安营寨)墙子岭关、磨刀谷寨、俱洪武年建。”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得知这一段边墙在明代早期就己建成,而通过多次实地考察这段边墙在明万历年间由于南北之间的战事增多,又经过了多次加固、包砖和扩修。多次考察中所发现的石门匾和一些文字砖就能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墙子路城东西二门石匾额刻于万历三年,文字砖上记载的大都是万历十年、十一年,而关上村城堡北门上的“墙子雄关”石匾额是万历四十五年,关上村南山上的边墙大都是砖包石墙。通过这些文物上所反映出的年代记载,就足以说明这段长城在万历年间几乎就是在不间断的加固和扩修,并从全国各地往这里调集修城部队,这一点也能从文字砖的内容中反映出来,如“河间营”“沈阳营”“山东营”“河南营”,墙子路及两边的长城我从2001年到现在己先后来过这里有十余次,考察工作己做得很细,并写有多篇考察笔记,内容己很全面和丰富。还在墙子路村蔡世文老师撰写的“墙子路村史”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本《我的家乡墙子路》一书,也可供同好参考。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