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二道关村与顺义古城村考察

您的位置:主页长城情结长城笔记怀柔二道关村与顺义古城村考察


    2004911日,我同夫人、成大林老师、成师母一行四人来到怀柔黄花城西北的二道关村,主要目的是因为我和成大林老师曾经在黄花城考察时,在河北侧一块台地上发现过汉代时期的绳纹瓦片及陶罐的残片,后来我们为此查阅了许多有关这里的历史资料。怀疑这里是否可能为汉代军都关遗址,这次来二道关是想进一步在实地得到一些新的收获。
    上午九时多,我们从二道关村子的北面进入村中,村子东侧紧贴河边。河对岸、也就是山沟对面有一段城墙向东面延伸,大约有两华里长,山顶上有一座空心敌楼。村西北角有一石筑墩台,村西山坡上有几十米的一段条石砌筑的石墙顶到西山的断崖下,西山顶上也有一座非常大的敌楼。村中的关城现在还能看出一个轮廓,南门、北门遗址还都能找到。村中还有一段城墙往东顶到河边与东面的城墙隔河相对,很明显这里曾是水关口。
    村中的一位年长者正在与老师滔滔不绝地说这里的长城,老汉说:“这里的长城是万历年间的秦始皇修筑的,我们都是当年守卫长城人的后代,是两千多年以前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居来这里的。”我和夫人在旁边越听越觉得不对账,万历年间哪来的秦始皇,大槐树迁民是明代的事情,怎么会跑到两千年以前去了?老师说挺有意思,可以当故事听。但老人还是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他还告诉我们在二道关村北五里地还有一道墙叫三道关。后来我们去实地看了一下,那道石墙还存在,只是已被淹没在绿色植被中很难被人发现。

    中午,我们在黄花城关口的公路边,来到上次我和夫人来过的那家农家饭馆吃了一顿午饭,下午赶上“白龙马”一路南下,准备找一找军都城遗址。过高丽营来到顺义县与朝阳区交界处,在一个叫古城村的地方,向当地老人打听后,在村北一处砖窑场的北侧看到一段百余米的土墙,东西走向。现残高有六七米左右,宽有十多米,墙的西头顶上被挖了一个很深的大圆坑,土墙上面长满了杂草和酸枣树,一群当地的小孩正在摘酸枣吃。墙南边堆着许多坟头,在墙的西头北侧我们发现了夯土层,夯层厚九公分,在土墙边我们还捡到了几块带捏边的绳纹瓦片。砖场的工人告诉我们说这段土墙早就保护起来了,原来还有一座保护标志碑,后来不知被埋到哪里去了,要不然早就被取土用完了。据他们讲这座古城原来南北三百米长,东西一百五十米宽,地上有大量的绳纹瓦片,还曾有人拣到过半两钱。古城的东北一里处原来还有一座高大的土包,当地人称太子墓。

    后来我查看《顺义县地名志》古城村一段里记有:“汉代安乐县旧址在此,故村以“古城”名。西汉称安乐,三国魏称安乐城,北魏至隨称安乐故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名安乐城,辽太平六年(1026年)始见古城村名。1960年曾划属朝阳区,1963年复归顺义县,属天竺人民公社,1976年属后沙峪人民公社。……197512月发现汉代铜镜,村北约四百米处有李庆墓,村人呼之太子墓,现仅存丘陇遗迹。在村北0.5公里处有汉代古城遗址,东西长150米,宽10---15米,中部凹陷,高约五米,西部高,东部低。今其上杂草丛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北京百科词典》载:安乐县、西汉置、属渔阳郡、故城在今顺义县西南古城村北。东汉因之、三国魏属燕国、徙治于今顺义县西北衙门村(旧名安乐庄)该村明朝杨石秀曾任山东巡道。”又查看《昌平外志校理》一书中也记有一段:“潞县西北、顺义西南、芹城东南、求安乐故城,今州东南、沙子营东北、故城村是也,湿余水迳其西。”《水经注》中也有关于安乐故城的记载:“……湿余水又东南流,左合芹城水、水出北山、南迳芹城、东南流注湿余水。湿余水又东南流,迳安乐故城西。更始使谒者韩鸿北绚,承制拜吴汉为安乐令,即此城也。”
    我们本想找军都城遗址,却发现了安乐城故址,也算是另有收获吧。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