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湾村考察记
|
|
2002年9月7日,天气晴好,夫人虽然秋季过敏,但也愿意出去跑跑,戴着大口罩一同与我出发了。 |
|
早晨6时多从家出发,过平谷县城往东北方向到黑水湾村。出村再往北没有了柏油路,又走了大约2公里的碎石路来到了长城脚下。我们沿山沟过了长城又往北走了一段,只见山沟突然变得非常窄,两边山崖直上直下,非常凶险,形成了天然的一线天。山沟里面还有一村,名曰:“涝洼村”,这里地形前窄后宽,应该是重要的设防之地。山沟西侧原有一村,名叫:“西口子”,长城自东边山上下来横穿山沟,又向西侧山上延伸过去,翻过两座山头即是“黄松峪关”。 |
|
我们上了东侧的山,顺山坡有一条盘山小路,可以走三轮农用车。这种车当地人称“三马子”,柴油发动机,非常适合走这种山路。在东侧山头悬崖边,有一石筑墩台,控扼住北边的一线天,地形很好。我们沿山路上山,半路上碰到一开“三马子”上山的村民与我们打招呼,听说我们是来这里看边墙的,便让我们上车,说:“山上还有边墙,搭车去可以省一些体力,反正我也是顺路上山。” “三马子”顺山路又爬上一座山头后,沿一条偏坡道开进了一个山洼子。这里原来也是一座自然村,叫“江水泉村”,四周围是山,中间一大片平地,形成一个小盆地。因为交通不便,村里人全都迁走了,目前仅剩有一户人家。 |
|
从这里再向北上山,“三马子”也不能走了。山上有一条骡子道,经常有骡子队从金山往这里运金矿砂,到这里再将矿沙用“三马子”运下山,而后再进行加工和提纯,每吨矿沙大约可出两克沙金。 |
|
我和夫人顺骡子道上山。因为这里经常有骡子队经过,山路还算好走。我们往北走了大约有4、5华里的山路,右侧山头上有一烽火台,由于这座山头没有人上,路已完全被树木封死,我们没能上去。骡道越走越高,又转过两座山梁,能看到远处的金山上有断断续续的石墙,将军关东侧山上的长城清晰可见,那里的长城我非常熟悉。脚下这条骡道很便利,再向北上山可达金山顶;下山可到马家沟、将军关,往东可达中心村。 |
|
当我们回到“江水泉村”遗址时,热心的村民还在等着我们,他的“三马子”上已装满了一车矿沙。我们再次搭车下山,通过聊天得知他叫关宗林,今年38岁,黑水湾村人,每天开车上山拉矿沙,从原江水泉村拉到山下黑水湾村的一个金矿沙加工厂,每车能挣30元,他还承包了我们所在的整座山,并栽种了果树。送我们下山时,还送给我们许多栗子,带我们到他家喝水。老关还是靠山集乡的共产党员,已连任三届人大代表,人很勤奋,包山场、搞运输、电汽焊修理、养殖等什么都干过,现在还有开发山村旅游的想法。临走时老关还嘱咐我:“如果再来长城一定提前打电话,到时我到车站去接你们。” |
|
长城脚下我认识了许多朴实、厚道的村民,每次走长城,我都能得到他们无私的帮助。当我向他们表示谢意时,他们总是说:“不用客气,咱们都是老百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