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沟堡长城考察记

 

您的位置主页长城情结长城笔记柴沟堡长城


早在一个月以前,和严欣强老师一起走蔡家甸北山长城时,严老师就和我提起过柴沟堡长城,说《明长城考实》里记录着那里的一座得胜台和一座太平台,想一起到实地去看一看这两座敌台。那里的长城和山景也很有特色,还能顺便看看山西天镇县的堡子。
    2010
622日,我们终于如约成行,下午两点我在四惠东地铁车站接上严老师和吕军老弟,上五环路接八达岭高速一路直奔宣化而来。严老师和我一个属相,都是属鸡的,年龄大我一轮,今年65岁,已经是上公共汽车不要钱的主了,可是走起山来快如风,难怪张骅老师说他是“钻山豹”,果然是名不虚传。上次走蔡家甸长城时我已经深有体会,并在我的写生本上记下赞严欣强老师诗一首:“百花丛中一老翁,登城钻山巨威猛。虽然年已过六旬,体力依然赛年轻。”上次走山时正是五月下旬,满山正在开着绣线菊和野丁香,因此得此诗句。严老师早在八十年代初就走长城,已经是长城老前辈了。
    下午五点我们到达宣化,严老师和吕军去拍清远楼和钟鼓楼,我利用这段时间开车到南门,和宣化的杨俊祥老师取得联系,把我的长城写生画集带给了他,这已经是答应他快两年的事情了,今天才得到机会,顺便还给老杨带来了一瓶泡好了枸杞的牛栏山二锅头,因为我们都喜好这一口。老杨还叫来了宋强白彦岭两位博联社的博友,还有其他好几位宣化的好朋友,一定要款待我们一顿。虽然我们一个劲的说还要赶路到总镇台村去宿营,但宣化朋友们的一番美意也得要接受。遗憾的是我不能和宣化的朋友们一起喝一拨了,因为我还要开车,严老师和吕军老弟又都不喝酒。
    吃完晚饭,老杨和白秘书长又把我们送到高速路口,握手道别。当晚九点多,我们住宿在柴沟堡,现在这里叫怀安县。
623号,五点多出发,往西刚出县城没有多远就遇到堵车,一路上全是巨大的货车,原因是一辆大货车坏在了路边。我们慢慢的向前挪着,大约耽误了我们一个小时的时间。过了堵点一路又好走了,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路口下了国道,沿着一条小水泥路开始向北行进。穿过一个叫西平山的村子继续向北,此时路已经开始变成沙石土路,在老严的指引下,我们拐进了一条东北走向的山沟,山石土路一溜上坡,我的白龙马开始发挥它越野车的威力。
    一路上坡走了大约五六公里的路程,我感觉高度已经差不多了,在一个较宽敞的地方把车停下,老严和吕军到前面去查看情况,我把车掉过头来停在路边。不一会老严和吕军回来了,说前面不到一里地有一个矿,有看矿的两个人告诉他们说再向上五里地就是长城。
    于是我们背上背包带上水,穿过那座小矿,沿着一条东北方向的山沟开始向长城前进。地上开着一片一片紫色的小花,泛着一股特殊的香气,我是头一回看到这种花草,叫不上是啥名。后来我把这花的照片发到老北京网的动植物板块上,才得知这种花叫百里香。经常走山和亲近大自然不但能锻炼人的身体和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还能让你增长许多综合知识,如植物动物的知识,还有地质方面的知识,当地的民风民俗及风土人情等等。
    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登上了长城,这里的长城与冀东长城和北京长城的风格截然不同,长城全部都是山石干垒而成,敌台全都是实心的,即使有门洞也大都是登台顶通道的进出口。此时,吕军老弟往西追着一群羊拍照片去了,我和老严上到了东边一座高山头的敌台,这座敌台严老师曾经来到过,严老师说当时也是根据《明长城考实》的记录,为了寻找得胜台和太平台,
2009年的5月他们从盘道门村上来,一直向西走到这里,结果一无所获。看来是《明长城考实》一书记录有错误,以至于误导了严老师他们。“考实的原文是这样记录的“在盘道门村北,有一座石基砖砌敌楼,此楼上半部西墙,东北角都已坍屺。楼南墙靠地有一石框拱门,门额上高约三米处嵌有一块石匾,阴刻楷书“得胜台”三个大字~~~”。我们今天从这里又向西走了四个台子,才看到得胜台,看来准确的说得胜台应该在总镇台村的东北方向,而不是盘道门村北。
    在德胜台的东边,我们与吕军老弟会和,山上有一个叫张永和的放羊老汉,今年
55岁,河北省蔚县西河营镇穆下堡村人,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老伴又有病,在这里放羊挣一些钱供两个孩子上学再给老伴看病以养家糊口。考实里德胜台的记录和我们看到的还是有不少误差,考实里记录的是:“此楼上半部西墙,东北角都已坍屺。”而我们看到的是:西墙倒塌,但东北角还是完好的,只是东墙的箭窗和上面洞穿了,形成了一个豁子。考实里记录的匾额上面的题字是:“宣府下西路渡口堡大边新建,万历三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吉立。”我拍下的照片里显示的是:“宣府下西路渡口堡大边新建,万历三十二年六月十伍日吉旦”。
    在这里,我画了一幅得胜台的速写画,我们和张永和老汉又一起拍了合影。看完德胜台,我们继续西进,由得胜台长城呈西北走向,往西北的第二座墩台,是一座圆形的墩台,原来外面带包砖,现在只剩下一个土圆台子了,在台子的南面有一个石砌拱券门,门的里面是一个方形竖井,一人多高后又变成了圆形的竖井,形成了一个天圆地方的竖井。竖井上下均由石块砌成,两面留有脚蹬石窝,可以很方便的登到台顶。我当时在现场上上下下演练了一遍,严老师还为我拍下了当时演练的照片。当时我们分析,这个竖井当时应该有双重作用,一是上下到台顶的通道,另外就是如果有敌情,这个竖井就是放烽火的烟囱。这样精巧和一井多用的设计在长城上应该还是很少见到的,能保留至今也实属不易。
    从这座圆墩台继续向西北方向,又过两座墩台,长城向西拐了一个弯,既是太平台。《明长城考实》中记录太平台的原文是:“长城由德胜台向西第四座敌台,居松树沟北。此楼石基砖砌,四面无窗,只南侧墙靠地有一高约一点五米的石拱券门,进此门有砖砌梯道可直通楼顶。此楼顶部略有残屺,南侧墙门额上高约一米处,嵌有一米见方的石匾,上书“太平台”,并题有“守备西阳河都指挥王□□,万历三十七年七月□□吉立”。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四面无窗,东南墙靠地建有石拱券门,门的上方一米多处嵌有一块长方形的匾额,上书:“太平台,钦□守备西阳河都指挥王为,万历三十七年七月吉立”。进此门见一砖砌方形竖井,看来以前是利用软梯或绳梯上下台顶,而考实记录的却是直通楼顶的梯道,与我们实际看到的不相符,此台西北半部已经坍塌。形成了一个大斜坡,可以沿着大斜坡上到台顶。
    我们这次从东到西看了大约三四公里的长城,烽火台及敌台看了十座,吕军老弟腿快,比我和严老师多看了两座敌台,但东边他又比我们少看了一座。下午一点多,我们顺利下山回到车旁,简单的吃了面包喝了水,开车一
路下坡沿着山沟往外走,在西平山村短暂的停留了一下,画了一幅西平山的老杨树,这么粗壮又老的杨树我还是头一回看到,当地村民有说它已经三百年了,有的说它六百年了,到底多少年了?还是让植物专家来看吧。
    由西平山村这里路就开始好走了,上了国道一路向西,由于老严记不清原来的路口,我们在找去往新平堡路口转了半天腰子。经多次打听问路才上到正路上,一路向南,我们进入了山西境内,这里的墩台极多,一路上路过的村子都叫八墩,十六墩,二十一墩。大约走了十多公里,到达新平堡,堡子大约有一公里见方,现在还保留着一座北门洞,中心十字街还保存着一座钟鼓楼,当地称此楼为玉皇阁。堡子的东南街里还保留着一座古民居,当地老百姓说那里原来是一座将军府。我们连拍带画在这里考察了一番后,又转道向西,沿着公路穿过长城进入到内蒙古境内,在一个叫古城村的地方看了一个古城门的小景,一座城门,两颗老柳树,一条古石径弯曲着转出来,当时又赶上夕阳西下,景色很是漂亮。又是连拍带画了一番,回到山西与内蒙古交界的长城上又拍了一顿,一直干到没有了光线这才收队。
    开车回到新平堡,吕军老弟说他曾经在这里住过,吃住都很方便,于是我们来到原来吕军住过的那家饭馆,一打听说是吃饭可以,住不行。后来又问了好几家,都是吃可以不能住。后来我们一商量,干脆到保平堡去自己宿营,因为我们的车上带有好多食品和水都没有消耗呢,而且我们还都带着户外的装备,干嘛不都消耗了和都用一用呢。于是,借着傍晚的余光,白龙马一路直奔保平堡而来。
    车直接开到了保平堡的堡门前面,这里是一个很平的小广场,周围很安静,是一个扎营的好地方。说干就干,趁着天还没有黑透,我们先把两顶帐篷支好,我又找了三块石头支起了锅灶,老严和吕军去找干柴禾,找来了不少树枝子,拿起我自制的带刀头的登山杖当柴刀,树枝子没有劈开,刀头没有几下子就被砸了下来,我那可怜的开山杖,转眼就死在他俩的手里了。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开始起火煮面,香菇胡萝卜加大汤,美味飘荡在保平堡的周围,这里不知道多少年已经没有人烟了,今天这里又重新冒出了炊烟。夜幕在不知不觉中垂落下来,黄色的夯土城墙变得好像是黑色的幕布,挂在我们眼前,红红的篝火也把我们照成黑色的剪影,天空不太透,隐约看到黄色的一轮弯月。在这个环境里要是美美的喝上一口真的是赶上神仙的级别了,只可惜老严和吕军老弟都不会喝酒,我也只能月下独酌了。
    酒足饭饱后大家各自休息,我和吕军每人一顶睡帐,老严则钻进了白龙马的后备箱里,都是单间的级别。我和吕军睡的很香,一觉到天亮,只有老严说他半夜被冻醒,车上正好有个军大衣,裹上了。他还说看到有许多小动物前来光顾我们的宿营地,半夜起来又把那锅碗瓢盆和吃的收到汽车顶上,怕被那些不速之客们给盗窃了去。
    天刚蒙蒙亮,吕军就钻到城堡里去拍照了,我和老严起火做早饭。小广场边上立着一块牌子,上面是介绍这座古堡的内容,看来这里也曾经想开发旅游,只是这里太偏僻了,没有人来。此时,有当地的农民赶着马车上来干活,城堡里现在还有他们种的地。这里根本没有水,完全是靠老天爷下雨来浇地,真正的靠老天吃饭。当我看到他们跪在那干的冒烟的玉米地里间苗时,他们真的是太辛苦了,粮食真的来之不易。临走时我画了一幅保平堡的速写,在画上我补题了一首:“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挥锄镰。汗水滴在禾苗上,润活庄家好艰难”。这也算是我当时触景生情的感受吧。
    连拍带画看完保平堡,早晨
7点多,我们开车离开这里,沿着公路继续东南方向,下一个目标是桦门堡。《明长城考实》里有一段这座城堡的记录:“桦门堡,当地又称花面墙,居红土沟村东一里的山顶上,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此堡为“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设,十九年(公元1591年)增修,周不及一里”。明时在此驻操守,分守长城九里,边墩十八座,火路墩三座,。考其旧址,见里墙为夯土,外包有青砖,墙基为石砌。全城只向东南开有城门一座。此堡虽遭到自然及人为破坏,但同其他城堡相比尚属较好,城四周均有残存的包砖,还有砖券城门,宽九米,高约六米。”考实里记录的这段虽然很详细,但此城东南门外还有一座方形瓮城,考实里没有记录。
    我们大约早晨八点多来到山沟口,车开进了一条山沟,由于老严记不清具体的路线,车走了大约三四里地的样子就没有路了,我们只好徒步上山。刚上到半山腰,远处最高山上的桦门堡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我们沿着山梁向上攀登,加快了前进的速度。吕军老弟腿快,打着一把红伞,一转眼就和我们隔了三个山包。
    我们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登上了城堡,看到了当地人所说的花面墙,其实就是部分砖的质量太差,风化后变成了粉末,形成了许多墙窟窿,变成了花面墙的效果。
    看完桦门堡后,我们一路下坡向西进到一条沟里,这条沟叫红土沟,沟中的村子既是桦门堡村,村子已经荒废了多年。这里有许多房屋和院墙都是用长城砖建的,由此看来,这些砖大都是应该从山顶的桦门堡里拆下来的。在快下到村口的时候,我又看到许多成堆的城砖,看来还有人在向山外偷运这些城砖。我们沿着山路下山,路上有的地段长满了草,还有许多地方被雨水冲出了很多大沟,看样子是很长时间没有车进来了,我们没有能进来也算是对了,如果真的把车卡在这里,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的,想找人帮忙都没有人。
    走出沟口,开车返回新平堡吃午饭,下午沿原路走柴沟堡,上高速路过宣化,沙城,八达岭高速进京,下午
4点半顺利到达北三环,完成了这次怀安长城之行。 

                                           积雪庐写于2010715日星期四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