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关长城考察记

您的位置主页长城情结长城笔记—白马关长城考察记


    20021012日,长城小站的随手打来电话,想去白马关长城看一看。我俩约好早晨7点钟在二外门口碰面,我带上随手爱吃的芝麻烧饼,乘上随手的坐骑就奔向了密云北部。

车开了约两个小时左右,路过一个叫北片石的村子,看到公路的东侧山沟里有一段城墙顶到北山的石崖下,这应该是一条能通往外边的山口,后来查看民国《密云县志》这个位置叫红土峪口,“县北一百里在响水峪口西北。”现当地人称洪桐峪。于是我俩决定进山看个究竟。从公路边到城墙下大约有五百多米,来到跟前才发现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水门,走进门洞察看,使我惊讶的是这门槛原来竟然有一人多高,安装门的石孔及石门框还都保留着。我和随手研究着大高门槛,原来这高门槛是因为门下要走水,门槛下边再打上栅栏。水门的北侧有一座墩台,基础为花岗岩条石砌筑。这段墙从山沟里向南北两侧的山崖下延伸,将山沟阻断,起到了御敌的作用。

    站在城墙上向东看,距此三百米左右还有一段石筑城墙横在山沟中,山的南坡上有一石筑墩台,而后面这段墙是砖砌墙,看来前边那段墙应早于后面这段墙,但应该都属于明代所建。

    这段墙出来,我俩就开车奔向番字牌镇,随手说想看看番字牌的石刻。当我们到了那里以后发现那片石刻被围砌在一座院子里,要想看石刻得找旅游公司,可当我们找到旅游公司时,却是“铁将军”把门,唉!这买卖是怎么做的?无奈之下我俩驱车往回走,不一会儿,来到白马关村北的那座废弃的老城堡。九七年我和成大林老师来过这里,当时这座城堡里遗留着许多当年打仗用的石雷,我和老师拍照片都做了记录。现如今一颗也看不到了,后来还是随手在城堡北边找到了一颗,己被当地村民垒在梯田的石堰里了。

    这座城堡南北有一百多米长,宽有五六十米,东西向横跨白马关河有石墙延伸到两侧的山腰石崖下,控扼住整条山沟,城堡座落于河的西岸,北墙现存一巨大的马面凸出墙外。东山顶上有一墩台遗址,城堡全部用山石砌筑。

    看完城堡后,我们在河边吃完了午饭,继续往南两华里来到白马关村,这里也就是今天我俩主要要看的白马关堡。关城的大小与北面那座城堡相比略大一些,现堡城的南门还保存完好,城门洞上方有一石匾额,上书“白马关堡”四个大字,字的排列是从右竖着书写,两个字一竖排,共两排,这种竖排列字的匾额很少能见到,一般情况下匾额的字都是从右至左一行排列,极少见到竖版排列的横匾额。与北面那座城堡不同的是这座城堡建在了河的东岸。我俩围着城转了一圈,在城西墙中段见到了青砖包石墙,看来这座城堡也曾被扩修过。城堡里住的村民对我说这石墙是秦始皇修的,砖墙是燕王修的。我笑着问他们是听谁说的,他们说到:“都这么说,老辈传下来的”。据一九九二年北京出版社编写的《密云县地名志》记载此村属番字牌乡,58户人家,均为汉族,村名源于传说。明初修长城时,从东北野马川窜进一匹暴烈的白色野马,到处狂奔,糟踏庄稼,时而伤人,后被修长城的兵将擒服。长城关口定名“白马关,”河称白马关河,成村后以关命名。

    从白马关出来后原路返回,刚过鹿皮关随手说他今天总觉得强度不够,需要再找一条山沟爬一爬山。於是我们钻进了一条向西去的山沟,走了约三四华里的路程,这里的很多山沟都开辟成了旅游区,购买门票进山沟,顺小路上山,山不太高,约二十分钟的时间我俩便登上山顶。从北面鹿皮关延续过来的石筑长城奔西南方向而去,这里的石长城与平谷的石墙相比较又有一种特色,石块没有平谷那边的块大且颜色灰,每隔四五百米就有一不大的马面凸出于墙外。沿石墙往西南方向上山,远望有三座高大的砖砌空心敌楼保存较完好,我们上到离我们最近的一座楼子上,由于太阳落山没有了光线,影响了拍摄效果,只好原路返回。

    晚上五时多,我们来到五座楼风景区沟口的花溪小寨饭店,随手曾来过这里,并对我说饭店的过厅里有一块在五座楼上发现的长城施工碑。此碑有76cm长、57cm宽、20cm厚。碑己断裂成三块,但还能对在一起,有四分之三的字迹还能看清楚。碑的年代被毁已完全不能辩认,但我在碑文中发现有一位叫薛三才的兵部尚书,这个人名我在墙子路关上村城门洞的石匾额上也曾发现过,石匾额上的题款年代为万历四十五年。由此可以断定这块施工碑应为万历后期所携刻。

    我为此碑制做了拓片,随手为拓片拍了照片。饭店老板池越强热情地支持和帮助了我们,我为饭店也制做了一张拓片,并告诉老板装裱以后可以挂在饭店大厅里。做好拓片吃完晚饭己是晚上七时多,告别池老板后驱车返京,原满地完成了这次考察活动。


<<back